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资企业在南“吸粉”成典范 愿乘金砖“东风”扎根非洲

2018年07月25日 2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资企业在南“吸粉”成典范愿乘金砖“东风”扎根非洲
    如今走在约堡最繁华的桑顿购物中心,海信的产品广告比比皆是。 王曦 摄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7月25日电 题:中资企业在南“吸粉”成典范 愿乘金砖“东风”扎根非洲

  中新网记者 王曦

  作为在南非投资建厂的中资企业之一,海信日前被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称为“中资企业的典范”。一年两次实地走访,让这位熟谙非洲事务的资深外交官对于海信在南非的工业园区印象深刻。

  “当地民众早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如林松添所描述的,海信园区每逢节假日,总会邀请员工家属来厂参观体验,特别是在看到家人的照片被挂在厂区最显眼的位置时,他们的眼中写满自豪,对于海信也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作为中国‘走出去’的代表企业,海信是中南关系密切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海信南非分公司总经理李友波回忆说,海信这家中国家电企业,几乎是与中南建交同步扎根南非的——从一开始的不为人知,到如今电视、冰箱占据南非市场头名,这条路走得相当艰辛,但又无比坚定。

  刚进入南非时,这里的电视产品市场份额早就被几大世界品牌瓜分完毕。但这些企业单一专注贸易、缺乏长期扎根的经营方式,很快让海信找到了突破机会——利用南非民众以“本地制造”为荣的习惯,海信迅速在南非建厂,“这样既可以造福当地,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从而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李友波说。

  如此一来,海信迅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感,“吸粉”无数的它很快在南非站稳脚跟。对此,老员工索利(Solly)最有发言权:早在海信电视工厂还在比勒陀利亚的时候,他就供职于此,后来厂区搬迁至开普敦,他一度和海信失去了联系。

  但工厂并没有忘记这位擅长修理、做事认真负责的老员工,后来通过多方打听,甚至动用了大使馆经商处,辗转找到了索利。

  “我们问我是否愿意获得一张去开普敦的机票时,我忍不住哭了。”尽管此事已经过去多年,但索利至今仍记得“找到家”一刻,他也毅然带着全家随海信搬迁到了开普敦。“这里早就是我的家了,”他说。

  事实上,索利的故事只是海信在南非坚持本土化运营的一个缩影。如今,像索利这样在海信工作四年以上的当地老员工,比例高达60%。“这是非常难得的数字,”李友波告诉记者,通过核心管理和工作授权,建立本土化的运营团队,以当地员工管理当地员工,可以帮助中资企业更好地跨越文化和语言差异,与当地成功融合。

  经过20余年发展,海信眼下已经成长为南非家电最主流的品牌之一。走在约堡最繁华的桑顿购物中心,海信的产品广告比比皆是。李友波对记者说:“海信品牌在南非从起步到崛起,从无名到驰名,彻底改变了中国产品在南非‘低质低价’的印象,它不仅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还实现了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但这位海信在南非的掌门人,梦想远不止于此。他说,今年金砖峰会“金砖国家在非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共谋包容增长和共同繁荣”的主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投身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创新发展浪潮,有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旧产能转换。

  “我想乘着这次金砖峰会的东风,让海信在非洲走得更快更好,并最终走出南非,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赞比亚、毛里求斯等其他非洲国家落地生根,从而让非洲朋友们用上、爱上中国品牌,”李友波说。(完)

【编辑:姜雨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