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双创之城昌平 正在进行时

2018年08月01日 09: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双创之城昌平 正在进行时

  双创社区内部设施

  2016年5月,昌平区作为北京市的代表,参与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选;6月1日,昌平区正式被纳入第二批双创示范城市名单;2016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委下达三年示范目标:2016年~2018年,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3%,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三年累计增长33%,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1%,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增长89%。

  如何完成这些目标,昌平区正在进行时。

  完善双创政策体系 落实双创资金

  入围双创示范城市后,昌平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区双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主要从构建双创服务体系、优化双创空间布局、聚集双创资源要素、改善双创政策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推动双创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全面部署。

  之后,又出台《昌平区小微企业双创城市示范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支持方向、监督和绩效考核做出了详细规定;出台《昌平双创服务平台认定及支持办法》,对各类双创空间载体进行载体建设、孵化成果、项目融资等方面进行支持,对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各类线上线下服务机构,进行活动补助、信息化建设补助、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制定了《昌平区政府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对各类基金的设立和管理进行规范。

  2016年5月,昌平金融峰会召开,发布实施了《昌平区“双创”金融集聚示范区支持政策》,对新设立和新迁入双创社区核心区的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在购房租房费用、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

  昌平区组织成立了“双创”金融服务联盟,已经形成包括股权投资机构、银行、保险、券商、担保机构等在内的联盟单位近50家。搭建了母基金体系,成立了中小双创母基金、中小成长母基金和产融母基金,基金规模分别达数亿和近百亿。通过资本的撬动作用,加速双创社区创新项目的跨越式发展,构建了“产业+资本”的生态链。

  其中,中小双创母基金是由昌平区政府联合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发起设立的北京市首支区域型中小基金,作为市区两级联动的重要抓手,采用母基金投资、子基金投资、项目直投的投资方式,专注投资于种子期和VC阶段的基金和直投项目,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强化市区两级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合作。

  昌平区积极落实中央及北京市有关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负担进一步降低。截至2017年年底,当年全区实际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50281户,当年全区实际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额优惠小微企业265户。

  搭建科技条件平台 为创新创业加速

  有了政策和资金,科技让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昌平区成立了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站式报关、报检和集中查验绿色通道,实现生物试剂耗材制品快报、快检、快放,有效降低了企业进口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的成本。

  人人实验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可共享仪器资源及相关检验检测服务信息,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基础研发服务。平台发布了“人人创新券”,扶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仪器设备共享、测试检测服务、研发设计服务、委托开发服务、合作研发服务、技术解决方案、创新支撑服务等7个大类,为小微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目前,人人实验平台已入驻全国顶尖实验室4887家,上线大型仪器设备50余万台,提供各类型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校准等科研服务项目逾12万项,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低成本的共享服务。

  昌平区还重点打造了以国家“1+N”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为载体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枢纽平台,推动专利转移转化、收购托管、交易流转、质押融资、专利导航、技术交易等知识产权服务的一体化、便利化和标准化。

  通过聚焦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重点产业支撑平台,以“赛迪智能制造公共平台”“立体视觉公共技术开发展示平台”和“创新药物科学实验平台”为重点,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视觉影像等重点产业的前沿领域,解决产业重大共性技术问题,不断推动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端化发展。

  “回天有数”大数据平台助力社会治理

  2017年9月,“回天有数”计划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昌平区将依靠大数据,为城市更新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整个计划分为两期,一期已针对回龙观、天通苑区域形成初步研究成果,为短期内的回天区域社会治理提升提供了有迹可循的方向:

  首先,回天地区是京北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其中50%以上均为20-40岁的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日常工作的地方却分布于西二旗、中关村、望京、CBD等昌平区以外的地方。

  经过大数据分析,回龙观、天通苑区域工作人数与居住人数之比不足1,而北京其他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则接近甚至大于1。回天地区有着更多年轻人才的同时,却有着更小的就业比例。基于此,未来昌平区将更多地、定向地引入产业,并扶持产业快速发展,让昌平区生活的群体能在家门口找到理想的工作。

  其次,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回天区域商业有着较大的升级空间。大数据初步分析,本地居住群体业余时间的娱乐休闲,基本处于一种满城跑的状态。回天区域商业设施等级较低,运营业态比较传统,与居住群体需求存在脱节。这种情况在年轻群体及育龄家庭消费升级方面尤为突出。

  未来,昌平区将引入高品质、体验式的新零售和新休闲业态,同时引进亲子、机器人编程、全脑开发等创新型教育业态,力求尽快解决上述问题。

  第三,回天地区15分钟生活圈内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可达指数较低。大数据初步显示,小学、中学、社区医院、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同时局部板块因道路阻隔,影响既有配套可达性。

  因此,昌平区未来将通过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主体,打造符合潮流及居民需求的体娱地标综合体,同时修补、完善既有空间及道路,增强既有公共设施可达性。

  未来,回天计划二期将通过建立更加全面的本地大数据监测平台,持续为回天区域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