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个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

2018年08月16日 17: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首个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8月16日讯(记者成琪) 8月16日,《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发布了《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次针对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的专题研究成果,总结了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展现了近几年来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绩,科学研判了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报告》以银行业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从信托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角度阐述了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文化产业研究和银行公司业务分析,深度剖析了银行文化产业信贷融资的发展趋势,给银行文化产业信贷融资发展以借鉴。

  政策引领 激发文化金融发展新活力

  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5462亿元,年均增长14.2%,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占同期GDP的比重从3.48%上升到4.29%,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推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致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初步建立起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的政策体系框架。2010年4月,人民银行、原文化部、原银监会等九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鼓励金融与文化产业全面对接的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等任务和措施,为金融支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4年3月,原文化部、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提出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建立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文化企业信贷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进一步鼓励和推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

  《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21家主要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平均增长率为16.67%,而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率为13.69%,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2.98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21家主要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7260.12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创新驱动 释放文化金融发展新动能

  《报告》指出,针对文化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规模小、高风险、抵质押难的特点,银行业积极作为,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

  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报告》调查的111家银行中,有45家银行针对文化产业成立了创新信贷产品,占比40.54%,发行创新产品较多的有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创新产品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6.11%,较1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浮约25%;在调查的111家银行中,公布创新产品贷款余额据的银行为33家,贷款余额总计608.44亿元,专属产品贷款余额为196.98亿元。创新产品加权不良贷款率为0.32%,明显低于同期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1.74%;

  创新产品主要包括文创贷、影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艺术品质押贷款、著作权质押贷款等10个种类。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报告》调查的111家银行中,有58家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创新了服务模式,占比52.25%;在21家主要银行中,有19家银行创新了服务模式,占比90.48%。

  《报告》表示,从不同规模银行针对文化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来看,在9家国有大型银行中,有8家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创新了服务模式,占比88.89%,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有11家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创新了服务模式,占比91.67%,在90家中小商业银行中,有39家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创新了服务模式,占比43.33%。

  与不同类型银行创新产品占比的规律有所差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创新服务模式的开发比例,略高于国有大型银行,明显高于中小商业银行。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大型银行依然是文化产业融资的主力军,其业务规模大、覆盖范围较广,主要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支持文化产业融资。比如工商银行2010年与原文化部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工行为原文化部及其下属单位、国内优质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和高效的金融服务。为《琅琊榜》《唐山大地震》等一批影视剧和旅游景区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2017年成立了文创产业中心,负责全行文创产业等业务的组织、推动和管理工作。同时,在北京分行设立了文创产业管理部,打造文创产业金融服务品牌。针对新型传媒、艺术品、动漫游戏、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文创类产业客户,通过“文创贷”“年审制贷款”等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有效地解决了文创企业的融资难题。

  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决策链条短,反映灵活,熟悉地方中小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针对单个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比如北京银行紧贴首都发展脉搏,在银行业率先探索文化金融,树立全行文化金融战略定位,并将文化金融列入全行发展规划,2009年推出国内首家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贷”系列产品,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品牌。支持了《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影视剧作品。

  杭州银行2013年成立了文创支行,不同于普通经营网点,其绝大部分资源投向文创产业板块,总行对其“专营度”进行考察验收,并重点扶植小微文创类企业,有效解决了当地中小文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了《人民的名义》《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作品。

  总体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获得经济效益,也创造了社会效益和品牌价值,支持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统一。

  回归本源 努力开创文化金融新局面

  《报告》特别提出,当前文化金融发展仍存在核心资产抵质押通道不完善、银行文化专营机构发展的原生动力不足、文化市场的经营仍然不够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如何推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交易、管理、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是破解当前银行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瓶颈最重要的手段。解决好这些问题单纯依靠银行业推动难度较大,必须做到“几家抬”,需要政策协同发力,共同打造文化金融支持体系。

  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构建文化金融支撑平台。其次是政策协同发力,改善文化产业融资创新环境。《报告》建议加大积极的财政支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基金,在无形资产质押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以贴息方式支持文化企业运用无形资产获取贷款;针对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信贷产品出现违约时给予风险补偿等政策倾斜,调动文化企业融资和银行放贷两方面的积极性;针对银行发放的小额文创信贷业务利息收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银行发展文化金融的内生动力。最后是发挥协会作用,助力银行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编辑:杨维思】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