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这届二师兄“有难”,8月份CPI涨幅或继续扩大

2018年09月10日 00:12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0日电(王永乐) 根据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9月10日)将公布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市场普遍预计,8月份CPI同比涨幅或连续第2个月处于“2时代”。

  超市货架上的猪肉。中新经纬 王永乐摄

  CPI涨幅或继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2.1%,重回“2时代”。在此之前,CPI涨幅连续3个月处于“1时代”。

  据商务部监测,8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小幅上涨。其中,7月30日至8月5日当周环比上涨0.20%,8月6日至12日当周上涨0.80%,8月13日至19日当周上涨1%,8月20日至26日当周上涨1.6%,8月27日至9月2日当周上涨0.40%。

  另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份22个工作日发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数据显示,有5天较前一工作日下降,16天上升,1天持平。

  具体来看,8月3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5.54,较7月31日上涨6.83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6.22,较7月31日上涨7.96点。其中,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累计上涨1.54元/公斤,涨幅8.55%;鸡蛋价格累计上涨1.8元/公斤,涨幅达到22.06%。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8月食品价格上升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同期国内非食品价格整体平稳,8月份国内成品油价经历一次非常小幅的下调,但8月份一线城市房租价格的上涨对居住类CPI有所抬升,预计8月非食品价格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于2.4%。同时,8月翘尾因素为0.97%,比上月下降0.42个百分点。初步判断8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2.2%左右,取中值为2.1%,与上月基本持平,连续两个月维持在“2时代”。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8月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3%、4.5%,预测8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5%,8月CPI同比涨幅小升至2.3%。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扣除往年季节性,预计8月CPI同比将因蔬菜价格上涨被额外抬升0.06-0.1个百分点,幅度有限,但8月份CPI同比高于7月份的可能性正不断加大。

  中国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 未来物价涨幅会否扩大?

  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注意到,今年8月以来,辽宁、河南、江苏、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先后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据央广网报道,从疫情地点来看,较为分散,多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江淮地区;而从发病死亡猪的数量看,又都呈现数量大、致死率高的特点。

  疫情会不会影响到猪肉价格?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涨幅走势如何,是否会有所扩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所研究员王济民认为,未来猪价走势取决于疫情控制结果。“目前全国控制疫情的措施得力。如果控制效果好,捕杀和无害化处理有限,则对猪价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后续捕杀多,比较大地减少供应,则可能会对价格有大的影响。”

  连平表示,近期因为猪肉、菜价及房租价格接连上涨,使得市场对于下半年通胀上行的预期持续升温。但下半年物价运行仍将整体平稳,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连平指出,疫情虽然可能短期内影响猪肉供给,导致猪肉价格上涨,预计三四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或带动食品价格小幅上升,但难以改变经济总需求放缓主导的猪周期运行态势。在国内需求稳中趋缓、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走低以及生产价格指数(PPI)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的背景下,未来CPI缺乏显著反弹动力。

  国信证券报告指出,后续若非洲猪瘟疫情继续发酵,且异常气候对蔬菜价格的影响较大,则猪肉和蔬菜价格超越季节性的部分额外对CPI食品环比的贡献最大约为1%。在这个最极端的假设下,今年全年平均CPI水平约为2.2%,今年12月CPI同比将达到2.8%,仍然低于年初确定的3%涨幅年度目标。

  姜超表示,近期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受雨水天气等影响,预计8、9两个月CPI小幅回升,但峰值难以超过3%。此外,预计CPI仅在三季度短期反弹,四季度有望继续回落。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媒体表示,近期台风对山东等地的影响会明显拉升鲜菜价格。因此未来几个月会看到CPI中的食品价格有一定幅度的反弹。但只要国际原油价格不出现明显跳升,非食品价格会保持相对平稳,因此未来几个月CPI在食品价格的带动下可能会上升,但整体依然可控,不需要在货币政策层面作出调整来应对。(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周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