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低价药暴涨,谁是推手?

2018年11月20日 19:36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低价药暴涨,谁是推手?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因此,近期关于一些常用药、长期服用药、低价药价格暴涨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有北京三甲医院医生表示,以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只要3块8一支,现在已经是19块8一支了。此外,另有一位药师表示,不仅是葡萄糖酸钙,还有不少常用低价药出现了短缺的现象。

  而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医院临床常用的解磷定、布比卡因、西地兰、间羟胺、缩宫素、去甲肾上腺素、氨基己酸,分别较往年最低价格上涨了70.3倍、47.4倍、28.5倍、30.9倍、13.94倍、14.22倍和72.3倍。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药物涨价因为谁?

  探究涨价的原因,容易猜测是成本高了,还是卖家少了。为药物制造原料的生产企业是不是变少了呢?数据显示这是事实。

  查阅《2016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可以发现,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176家。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年报中还是5065家。

  消失的889家企业去哪儿了呢?年报中解释,2016年,药品生产企业数量以及原料药和制剂企业数量均有减少,这是因为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期间,一些企业由于未通过GMP认证,暂不具备换证条件而暂缓换证。

  一年之后,这些不具备换证条件的企业大部分没回来。今年上半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376家。

  药品一致性评价规定,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环保督查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一些药企的生产成本。在去年年初,就有媒体报道市场上有一些药品出现价格倒挂,如倒挂较多的一种人血白蛋白,其购进价为450元,而其挂网销售价为378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游一些原料药厂家停产限产,使得原料药供应量出现短缺,导致原料药价格暴涨,随后传导到下游制剂价格。一些下游药企无利可图,失去生产动力,就会出现企业退出或是停产。

  不合规则停产整改或者为了合规而增加生产成本本身都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经过过渡、整改市场终会迎来利好。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垄断带来的涨价才是其中“大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董事长熊维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料药的垄断经营在行业内愈演愈烈,使一些常用的低价药被迫停产或价格暴涨。虽然国家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打击垄断行为,但收效甚微。例如,维生素B6价格从150元/公斤上涨到980元/公斤,葡甲铵价格从210元/公斤上涨到8000元/公斤。”

  一些企业仰仗自己的产品“奇货可居”而控制价格形成垄断。比如异烟肼原料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全国获得该种原料药GMP认证的企业共有9家,而实际开展生产的只有3家,即新赛科、汉德威及大得利。而新赛科和汉德威在相关市场的份额合计均在三分之二以上。

  有了对市场的掌控,这两家企业就开始“想卖给你就卖给你,不想卖就不卖”。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这两家企业的处罚。

  保障用药如何做?

  药价无序上涨对于合规药企和患者都是一件糟心事儿,为此,管理层也正在逐步制定规则、治理乱象。

  除了处罚垄断企业,除掉垄断可能性也十分有必要。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董事长熊维政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降低原料药准入条件的建议”,建议降低原料药市场准入门槛,让有能力达到药用原料质量标准的非药品企业能够生产药用原料。

  相关政策也在逐步推进。其实从2017年12月开始,《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已经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传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今后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也就是说制剂企业可以自己找原料药企业生产原料药,只要质量符合标准,申请关联审批就可以,原料药再要垄断出高价的情况将有所缓解。”

  今年,随着新一轮医药降费窗口期开启,也有一些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稳定药品价格的政策出台。比如在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解释,国家组织的集中采购主要是以完善带量采购方法换取更优惠的价格。带量采购是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

  进行集中采购可以消除企业可“二次公关”、医院“二次议价”的操作空间,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药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

  一只手管住了“搞事的人”,制住了价格,另一只手也应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日前,陕西省就确定了11家短缺药品储备基地,意在及时发现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短缺苗头,及时协商调剂短缺药品。(陈颖)

【编辑:姜雨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