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在秀丽之洲看运河:巧扮盛装吟诵千年文化之歌

2019年05月08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在秀丽之洲看运河:巧扮盛装吟诵千年文化之歌
    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艺术——灶画 孙静宜 摄

  中新网嘉兴5月8日电(记者 周禹龙 实习生 周悦磊)四月,日丽,风和。江南水乡,曲径回廊,如诗如画。趁着清晨阳光消散薄雾之际,江浙沪等地渔民、船民蜂拥而至嘉兴秀洲。

  因京杭大运河而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网船会开启了。商船、烧香船、丝网船、渔船……向莲泗荡汇集而去,浩浩荡荡的船队延伸至古运河,一眼望不到边。河中央,小舟巨舰,百舸争流;两岸边,人头攒动,观者如蚁。

  秀洲位于大运河文化带,在这里随处可见历史沉淀,长虹桥、一宿庵……而且都是保存完整。作为运河沿岸的城市,秀洲相当包容,依托于嘉兴运河段,这里正被逐渐打造成世界文化遗存保护带、生态文明示范带、文化旅游融合带、开发开放经济带,四带共存的一个缩影。

张金泉在作画 孙静宜 摄
张金泉在作画 孙静宜 摄

  千年运河水 悠悠画中行

  油车港镇,京杭大运河贴境而过,大运河文化带中的乡镇之一。张金泉布满老茧的双手,在纸面上“飞舞”,起笔、调色、下笔,半月内一张色彩艳丽的农民画已完成。这里每天都要上演这一幕,春来秋往,寒暑交替。

  对张金泉而言,农民画曾是一项爱好。而现在,这一乡土气息浓重的绘画作品,开启了“最广大群众对时代的深刻感受”。

  当流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京杭大运河的这段岁月,无疑值得浓墨重彩。

  跟随张金泉,走进工作室,无一例外,都会被一组《胜港村变迁史》的农民画所吸引。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与美丽乡村建设,小小空间里,折射出了油车港镇的历史变迁。

  在秀洲,像张金泉一样的农民画骨干共有100多人,后备人才数千人。平日里,他们都在参与弘扬传承运河文化。

  被誉为“东方毕加索”的缪惠新,将中国元素融入西方表达手法,作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曾在澳大利亚、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甚至还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入选“亚洲十大艺术家”。

  “长三角地区的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因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飞速发展中。”缪惠新说,很多民间工匠,都将手艺作为艺术传承下来,比如雕花、刺绣、砖雕。

  穿过历史烟云,秀洲的历史文化底蕴映入眼帘。目前全区登记在册文保单位(点、登录点)26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点1个,省级文保单位5个。

长虹桥 孙静宜 摄
长虹桥 孙静宜 摄

  那一抹湿地 尽显生态之美

  “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洲。”当年,诗人白居易用这样的句子,感叹江南运河段。然而,在秀洲547.7平方公里土地上,从来就不只有富饶,还有那一抹“绿水青山”。

  自春秋吴国伐齐国起,上下2500余年,历经开凿、扩修、翻修、延长,运河已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近1800公里“纽带”,不仅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还调节着沿岸生态平衡。

  在秀洲,有着“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让人与自然深度握手,一条生态文明示范带呼之欲出。

  187.84公顷湿地面积,88.23%的湿地率,让油车港镇内212.91公顷的麟湖省级湿地公园成了秀洲区的天然绿肺。而占地526.10公顷的莲泗荡省级湿地公园湿地率更是高达98.81%,正在申请晋升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级湿地公园。

  湿地,不仅增添了一抹绿色。从高空俯瞰,其也为秀洲,提供动力,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是秀洲发展的机遇,因地制宜的湿地改造,是我们抓住机遇的一点‘绿光’。”在秀州区委书记吴炳芳的构想中,秀洲是一只头朝上海的大鹏,北部生态湿地集群则是大鹏一翼。

  “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大鹏展翅腾飞。”吴炳芳说。

  重拾千年印记 蓝天碧水向未来

  王江泾镇,长虹桥。跨过长虹桥,多少人北上淘金?多少人南下寻梦?桥下一湾浅浅河水,见证了运河的繁华变迁。

  傍晚6时,夕阳西下,运河上荡起阵阵涟漪,伴随船头激起的浪花,苏盐城货218973划破水面,缓缓靠岸。

  这艘700吨级小型货船,运载着建筑物料,从江苏靖江解维,沿运河一路南下,历时两天一夜,抵达终点。

  显然,长途跋涉对于35岁的船长戴广林来说,不算什么,“我跑了18年船,运河已经成了我第二个家。”

  同样以运河为家的不止“戴广林”们,还有传统产业——纺织。

  这项因水而兴,因河而盛的手艺,是运河秀洲段两岸,千年来的寻常光景。一提起纺织,当地人便会用“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形容。

  而随着时代变迁,秀洲的纺织像河水一样川流不息,经历了“人机合织”“人靠机织”“全自动纺织”三层“蝶变”。

  在雅莹集团内,“人海战术”已不再,机械早已取代手工。数条流水线能抵得上“千军万马”。若想得知相关情况,工作人员只需扫一扫二维码,便能获取电子材料。

  从18台家用缝纫机和4个员工起家,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终端零售为一体化的时尚集团,雅莹的发展路径,就如同大运河文化延伸出来的精神一样——创新不断。

  历史的遗韵总是充满魅力。即便繁华褪去,依然鲜活如昨。

  坐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今漫步秀洲,总能听见一句铿锵有力的吴侬软语,“再过些时间,不妨再来秀洲走走,听听千年运河又会涌起何种新潮。”(完)

【编辑:李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