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创新券首创电商模式 买科技服务和网购一样方便

2019年08月28日 04:2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买科技服务和上淘宝一样方便

  广东创新券首创电商模式

  本报记者 叶 青

  “华为云已上线的所有技术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申领创新券享受折扣补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企业华为云业务部广州区域总监唐伟杰说。目前,华为云在华转网上开设的“旗舰店”已装扮一新,准备开店迎客。其所入驻的华转网,可是国内首家搭载政府科技创新券的科技服务电商平台,在上面可直接申领、使用创新券购买技术服务。

  8月26日,广东省科技厅举行华转网暨创新券官方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启动仪式。记者获悉,广东先行先试推出科技创新券可“全国使用、广东兑付”模式,以科技服务电商模式实现创新券的直接抵扣,同时探索科技创新券“放管服”改革新模式,切实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者的研发成本。

  首创电商模式 创新券直接抵扣

  打开华转网,点开 “广东创新券”一栏,页面赫然显示出“机构入库、企业认证、前往商场、孵化器登记、我要开店”五大栏目。

  “通过把科技创新券搭载到华转网科技服务商城中,一方面使得创新券的申领使用更为便捷,另一方面让企业享受到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等‘一站式’科技服务,购买科技服务像在京东、淘宝上购买商品一样方便。”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董事长周海涛说。

  如何使用?服务机构入库后,在开设店铺中发布服务产品、价格等商品信息,企业根据所需下单选购后进行支付。据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副总经理李奎介绍,科技创新券申领、使用可参照“京东现金券”方式,在下单支付环节直接抵扣,所抵扣金额由服务机构与平台进行兑付提现,实现“实时申领、按需使用、及时兑付”。

  如何通过华转网降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入驻该网的服务机构需按照市场价格,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折扣率。此外,通过省市联动政策,企业可获得最高50%抵扣。

  截至目前,已有197家服务机构入驻华转网,包括北京、上海、江苏、香港的全国知名服务机构,可使用科技创新券的产品总数超1600多件。

  率先实现“全国使用、广东兑付”

  科技创新券是政府为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种财政奖补措施。自2015年开展科技创新券补助政策试点以来,广东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8亿,带动全省各地市、县(区)财政投入近3亿,撬动全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超16亿,受惠企业(机构)5222家。推动了科技服务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

  “政策确实推动了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但也存在兑付周期长、申报流程多等‘痛点’,企业获得感较弱。”李奎说。因此,广东省科技厅要求进一步探索更优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为推动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向广东集聚,广东省科技厅率先在科技计划项目中打破只资助本地机构的惯例,鼓励省内企业与省外、港澳大院大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助力广东创新。

  “按照‘全国使用、广东兑付’的总体思路,鼓励发动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优质服务机构入库,省外服务机构接受广东企业使用创新券直接抵扣,奖补方面与省内服务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李奎表示,该方式既确保了创新券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激励了省外、港澳优质服务机构为广东企业提供服务。

  探索创新券“放管服”改革新模式

  目前,广东科技创新券支持购买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三类服务。改革将兑付主体由企业改为服务机构;省补助比例提高到30%,其中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10万元补贴;对接受创新券直接抵扣的服务机构,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和补贴。

  一方面,广东探索科技创新券“放管服”改革新模式,委托第三方平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统一管理,负责创新券的发放、结转、兑付,与华转网平台结合,推动创新券在平台直接抵扣和兑付。“预计将在今年9月启动2019年的科技创新券申领和兑付工作。”李奎透露说。

  另一方面,广东创新券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与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华转网电商业务系统数据打通,实现申报系统自动匹配大量企业信息,简化企业填写信息,首次实现全程线上无纸化申报兑换。同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可核查、不可更改”,防止各类骗补行为。

  “通过改革,将实现‘常态化申领、直接抵扣、季度集中兑付’,从而提高创新券的兑付效率。”李奎说。

【编辑:房家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