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7*24网上招聘、包车返岗……这些措施“硬核”稳就业

7*24网上招聘、包车返岗……这些措施“硬核”稳就业

2020年02月28日 15:12 来源:中新经纬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8日电 受疫情影响,874万高校毕业生怎么找工作?高考时间延迟吗?农民工返岗复工现状如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官方一一给出答案。

  24小时、365天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教育系统将会同有关部门拓宽就业渠道。

  包括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重点加大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招录;鼓励各地加大重点领域招聘,比如中小学的教师等;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新的就业形式就业创业。

  为此,教育部已经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之后还有18场全国性活动。要求各省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来进行网络招聘会。同时遴选了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开辟校园招聘专区。

  此外,据翁铁慧介绍,教育部今天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就是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我们希望创造条件,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

  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

  就业机会增多,毕业生又该如何提高竞争力去把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开放见习岗位的,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应尽早与教育部门对接信息,开展实名服务。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举措,政策服务全兜底。而对于湖北高校和湖北籍的毕业生,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援助措施,给予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多项措施,提到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对此,翁铁慧表示,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增加约18.9万,专升本的规模争取增加32.2万人。

  其中,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以专业学位、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那么,高考是否会延期?翁铁慧表示,正会商有关部门及各地方研判疫情发展情况,研判疫情走势。也在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命题制卷及中学教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六个一批”促农民工就业

  春节之后原本应该是农民工返城找工作的高峰期,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就业受到冲击。游钧介绍,2019年国内农民工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务工,包括7500万人跨省务工。因为农民工的就业一线普工多,灵活就业多,所以受疫情的影响更为直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六个一批”来促进农民工就业。

  一是支持返岗复工一批。当前,东部地区用工短缺,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滞留在家乡,因此建立点对点、一站式的服务通道,通过专车专列包车厢等方式,成规模、成批次组织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

  二是帮助招聘录用一批。持续开展线上的招聘活动,大力推行网上面试、视频招聘,组织开展定向的劳务协作,帮助企业新招录一批农民工。

  三是动员投身农业解决一批。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参加春耕备耕,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

  四是鼓励重大项目吸纳一批。深入挖掘当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用工潜力,鼓励优先吸纳本地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

  五是扶持创业带动一批。为懂技术、懂市场的农民工提供线上的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工创业就业。

  六是开发公岗安置一批。对暂时无法外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开发一批环卫保洁、防疫消杀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托底安置,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中新经纬APP)

【编辑:郭泽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