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传统农家饭“重出江湖” 乡村旅游撑深闺“锅灶活”复苏

传统农家饭“重出江湖” 乡村旅游撑深闺“锅灶活”复苏

2020年06月09日 16:5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兰州6月9日电 题:传统农家饭“重出江湖” 乡村旅游撑深闺“锅灶活”复苏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自种自磨的面粉,产自周边果园菜园中的果蔬,自家养殖的各类肉食,加之手艺高超的农妇烹饪,一桌引人垂涎的农家饭由此“诞生”。相较于过去多年“流行下馆子”的待客之道,原汁原味的农家饭成为近年“呼朋唤友”的新时尚。

  6月初的午后,在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穿村而过的一条排洪沟,经近年治理修饰后呈现出水光十色的田园风韵,沿河分设数十家风格古朴的特色手工美食店铺,不时有食客光顾。

  “这两年游人越来越多,除了享受田园风光外,更多人是奔着城里吃不到的农家饭而来。”令该村年逾六旬的白来贵不解的是,以前农村人都羡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城市商品生活,于是很多传统烹饪手艺逐年被荒废,不曾想到现在成了争相尝鲜的“稀罕物”。

  常年独自留守的白来贵,逐渐习惯了游人不绝的嘈杂与喧闹,偶尔也会成为“消费者”。“人多的时候,一些手工小吃根本排不上队。”他说,村子里有果园菜园,还有门类齐全的养殖产业,一些调味料也是农家自产,临街农家饭还顺带解决了留守群体“吃饭难”问题。

  几年前,该村一位农妇从娘家“取经”到祖传的黄酒酿制技艺,并在村口开了家黄酒铺,香醇浓烈的酒香吸引组团游人免费品尝后,店里为数不多的“存货”瞬间就被清空。“以前都是自给自足的酿酒,没想到现在这么受人欢迎。”受宠若惊的她感慨道,酿制速度根本赶不上市场需求。

  “传统锅灶活(指农家烹饪技艺)有了展示的舞台,并且还能增收致富,这让村民们信心高涨地重拾‘十八般武艺’。”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表示,目前该村超过八成村民,告别了长年辗转他乡的务工生活,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这也让凋敝落寞多年的乡村人气渐旺。

  品“山珍野味”、住特色民宿、体验民俗文化、感受田园“慢生活”……近年来,中国内地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乡村休闲旅游经营受疫情影响一度停摆,但自4月以来开始逐渐“回暖”。

  随着近年大健康消费背景下,杂粮消费亦成为农家饭桌上的“香饽饽”。“东西狭长”的甘肃依托肥沃的土质和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的特色小杂粮产品星罗棋布。

  过去很多年里,不少农村地区因种植小杂粮费时费工、价格低、收益少等原因,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但近年来,绿色、有机小杂粮备受乡村旅游市场青睐,吸引不少劳动力“返乡就业”。

  “乡村旅游的诱人之处,并非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袅袅炊烟升腾而起的传统农耕文化。”一位多年奔波于田间地头的兰州媒体人表示,山水之情在城市周边的自然景区比比皆是,但浓郁的烟火气息只能从一桌农家饭中寻觅体验。(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