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甘肃藏区卓尼农牧民依托“红色土司遗风”吃上旅游饭

甘肃藏区卓尼农牧民依托“红色土司遗风”吃上旅游饭

2020年06月10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甘肃藏区卓尼农牧民依托“红色土司遗风”吃上旅游饭
    图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一角。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6月10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初夏时节,53岁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村民高吉庆正为客人端上一碗碗“八宝茶”,妻子拉姆草在院里打酥油。除了让四海游客体验纯正的藏家风情,高吉庆还为游人讲述曾经在这里发生的“红色土司”帮助红军的感人故事。

  博峪村内现有卓尼土司“博峪衙门”遗址,是甘肃省红色旅游圣地。近年来,当地为打造全国文化旅游标杆村,逐步开发了以“红色土司遗风”“绿色藏餐”“农牧业体验”为主的独特乡村旅游产品,带动农牧民尤其贫困户稳定增收。

图为高吉庆为客人准备“八宝茶”。 魏建军 摄
图为高吉庆为客人准备“八宝茶”。 魏建军 摄

  “以前村子路很窄,只能走一辆小车,两个车迎面就错不开了。”博裕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良说,自从2016年博峪旅游示范村建设以来,路宽了,村容也整洁了,农家乐停车吃饭很便捷。有部分村民都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里招待客人一年就能赚10多万元。

  高吉庆家自2017年开起“藏家乐”,一家人便吃上了“旅游饭”,他们也从农牧民转型成了专职“店小二”。他说,以前种青稞、土豆、大豆等,一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去年高峰期,藏家乐一天收入就有4000元,比我种一年地好。”

  随着旅游渐热,博峪村农(藏)家乐经营从开始的5家发展到现在72家。全村共有农牧户193户85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312人,现已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博峪村旅游服务业营业额收入已突破5000万元大关,游客接待量达50万人次。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由博峪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以博峪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按照“三变”模式,利用村集体土地和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还建设了集精品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民俗四合院。

图为高吉庆妻子拉姆草打酥油。 魏建军 摄
图为高吉庆妻子拉姆草打酥油。 魏建军 摄

  据木耳镇副镇长方斌介绍,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当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整合流转160亩土地建成了集田园花海、油菜花观赏和特色农产品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了群众“富”起来、特色“显”出来、活力“逬”出来的模式。

  2019甘肃省“激发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现场观摩会、第一届“田园力赛”美食节在博峪村举办,博峪村也获评全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方斌告诉记者,1935年,红军到达甘南迭部俄界,卓尼土司杨积庆为红军开仓放粮,解决了其粮草不足、人困马乏的燃眉之急,为红军突破腊子口,顺利长征过境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到红军与藏族同胞们的鱼水情深。”

  近些年,当地为突出这一“红色土司”文化,修建了土司文化广场,土司文化纪念馆等,打造了“红色土司”文化节。“没想到,这个红色感人事迹,现在成了村里旅游发展最大的动能,也成了给游客诉说,最值得自豪的事。”高吉庆说。(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