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广东3.6万个特色产业项目引领“稳脱贫”

广东3.6万个特色产业项目引领“稳脱贫”

2020年06月14日 1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广东3.6万个特色产业项目引领“稳脱贫”
    翁源县县长谭晓健走进直播间推介当地名优农产品。 肖翰 摄

  中新网广州6月14日电 题:广东3.6万个特色产业项目引领“稳脱贫”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电商直播能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的燃眉之急。”日前,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县长谭晓健走进网络直播间,推介当地名优产品,带动了农产品销量。

广东汕尾海丰县新山村发展旅游产业,从“空心村”蜕变成为游客争先打卡的“网红村”。 程景伟 摄
广东汕尾海丰县新山村发展旅游产业,从“空心村”蜕变成为游客争先打卡的“网红村”。 程景伟 摄

  翁源地处粤北山区,近年来当地开展了多场“投桃报李”系列活动,推介三华李、九仙桃、兰花等农特产品,以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仅兰花产业,就带动了不少翁源贫困户成功脱贫。在该县江尾镇,截至2019年底该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2户173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74户1224人通过参与兰花产业链实现了脱贫。

  目前,翁源县正继续大力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公司+基地+贫困户”等益贫带贫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翁源在产业扶贫方面的实践,是广东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之一。

翁源三华李。 肖翰 摄
翁源三华李。 肖翰 摄

  同样,当前,作为经济发展较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广东汕尾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收官年”的冲锋号。该市将确保今年所有贫困户、贫困村有序退出,并要探索建立后脱贫时代的稳定脱贫机制,以巩固脱贫成效。

  汕尾依托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载体,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生态特色资源,积极推广“红色+”“绿色+”等产业扶贫模式,让海丰县新山村、陆河县螺洞村等一批“空心村”蜕变为网红村,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记者日前走进汕尾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看到,该村村道已实现硬底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干净整洁。当地正发展鹰嘴桃、葡萄等优质特色农业。

  “通过土地流转,我们以‘土地入股+农户就业+效益分红’的模式引进了葡萄产业。”指着眼前大片的葡萄园,布金村党支部书记陈佩唐告诉记者,葡萄产业给村民们带来了分红,也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广东各地,产业扶贫已成为推动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成为了防返贫的有效手段。该省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加大县镇统筹开发力度,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据广东省扶贫办统计,目前,广东省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3.6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广东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建设“一村一品”基地1048个,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

  韶关仁化的柑橘、梅州梅县的金柚、云浮罗定的肉桂……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激发起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广东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在产业扶贫等一系列举措的带动下,广东全省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东2277个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贫困村“后队变前队”目标基本实现。

  在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冲锋号角正响彻岭南大地。广东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给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历史性句号。(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