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周汉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出发点应是市场一体化

周汉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出发点应是市场一体化

2020年06月17日 2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周汉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出发点应是市场一体化
    周汉民在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深度解读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上海交大供图 

  中新网上海6月17日电 (记者 许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17日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行业研究系列讲座时表示,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抓住突破口,要着力提高区域内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实现区域内市场监管、政府管控的一体化。

  当天,周汉民应邀深度解读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与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陈方若、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对话,共同探讨当前国际形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周汉民在题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战略当成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中国必须坚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崇高目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必须紧抓“一体化”与“高质量”这两个关键点,紧扣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改革诉求,要着力推动改革措施集中落地,从“大写意”向“工笔画”发展;以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为标准,着力推动自贸区的辐射效应;着力推动对标全球治理新理念,改革与开放要有国际比较。

周汉民(中)与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陈方若(右)、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对话,共同探讨当前国际形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交大供图 摄
周汉民(中)与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陈方若(右)、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对话,共同探讨当前国际形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交大供图 

  在他看来,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是对内对外开放的核心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建设的核心和出发点应是市场一体化。

  周汉民表示,目前长三角区域已建成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浙江和江苏都设有自贸区,唯独安徽缺少自贸区。安徽应该有自贸区,安徽也可以有示范区的。

  周汉民强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上海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示范区的规划必须具有示范意义,要打破界限,作为对内开放的大平台和新连接点,必须重点示范江南特色与生态保护,在矛盾处进行错位发展规划。

  “改革与开放要有国际比较”,周汉民指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应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原则。“应坚持‘一公平、四保护’原则,即维护公平竞争关系、保护投资者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环境和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坚持把这个做好,我根本不相信全球化会被去掉。”

  在圆桌对话环节,周汉民认为,示范区的规划必须具有示范意义,要打破界限,作为对内开放的大平台和新连接点,必须重点示范江南特色与生态保护,在矛盾处进行错位发展规划。陈方若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是示范经验与实验,要实现多元发展,在行政区域不变的情况下寻求跨界一体化、制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陈宏民认为,应以提升人民物质文化与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在更高层面实现生态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与协同。

  对于中国民建与安泰经管学院的交流合作,陈方若表示,民建与安泰有着相似的基础与高度一致的目标,希望未来能在行业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周汉民提出,中国民建的三大使命是参政议政、民族监督、政治协商,希望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目标,多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发挥高校作用。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颉在总结致辞中说道,相信安泰经管学院与中国民建能在临港新片区、自贸区以及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节点上做出贡献,并发挥激情、远见、决心、情怀与信心,把学术知识与实践所得相结合,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祝愿上海交大和民建上海市委会建立起更深入的交流、更紧密的合作,协力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