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技能人才缺口与中国制造不匹配 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破题

技能人才缺口与中国制造不匹配 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破题

2020年06月20日 1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技能人才缺口与中国制造不匹配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破题
    活动现场。 项菁 摄

  中新网绍兴6月20日电(记者 项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所需的各类技能人才与制造强国相比,存在专业能力不强、人才与产业协同能力不够等现实问题。”6月20日,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二届绍兴人力资源发展大会上,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袁中伟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建言,破题需大力推进产业与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

  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人才是指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对于“世界工厂”中国而言,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长期存在紧缺、不匹配的困境。2019年国务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000万人。

对接洽谈会。 项菁 摄
对接洽谈会。 项菁 摄

  由此,大规模培养、配置技能人才刻不容缓。袁中伟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发展提升,经历了全民普及文化、全民普及知识和全民普及技能三个阶段,在当下“行行出状元”的时代,只要具备所在领域的技能,就是技能人才。因此院校在大规模培养、输送人才时,应该更加注重产业、教育的融合联动,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在擅长的领域发热。

  聚焦长三角地区,“制造大市”绍兴具有代表性。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介绍,时下,绍兴正在大力培育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的路上,绍兴无疑对人力资源求贤若渴。

  “按照2020年300亿元产值的目标,人均产值140万元计算,从业人员至少还有2.1万的缺口。”大会现场发布了“绍兴十大产业集群人力资源指数”,并指出集成电路集群人力资源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

人力资源机构与校方对接。 项菁 摄
人力资源机构与校方对接。 项菁 摄

  如何“填补”缺口?袁中伟认为,政府、学校、企业、机构等应该多方联动,促进各类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协同。大会后,中国50余家人力资源机构、70余家职技院校和本土250余家企业进行了现场互动。重庆传统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刘汯京第一次带着学校资源信息赴绍兴参会,“专业与就业越契合,就越适合学生的发展。今天发现绍兴珍珠产业需要设计人才,如果有机会,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无缝对接’。”

  再观察今年中国873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压力空前庞大。当日,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万丰集团三方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合作不只是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还在于进一步探索契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除了人才输送企业时的尾端配置,产教融合还应该前移,让技能人才更加“对口”。

  “我们有10个优势专业群,在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中国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樊顺厚举例介绍,该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建在企业,在企业里培养学生,并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不难发现,高品质代名词“德国制造”也采取了“内外联动”的模式。据了解,“德国制造”之所以强,除了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其“秘密武器”还有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并且以企业培训为主,让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和学校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