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出台政策护盘2000点不是没可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金融时报:出台政策护盘2000点不是没可能
2009年02月25日 11:11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0点左右缘何是解决“小非”最好时机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日前表示,在股市2000点左右解决“小非”问题是最好的时机。这是有关方面针对市场最关心的“大小非”问题的最新表述。

  为什么在股市2000点左右解决“小非”问题是最好的时机?

  一般认为,2000点左右股市泡沫已被挤干,股票投资价值凸显。对“小非”而言,与本轮上证指数调整的最低点1664点相比,2000点左右的股价已普上台阶。在2000点左右减持,利润相当丰厚,“小非”具有减持的内在冲动。对金融资本而言,2000点左右的股价虽已有升幅,但大量股票与其历史高点相比仍处在底部,随着市场各方对经济前景信心的增强和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充裕,金融资本已经不惧怕“小非”的抛售,甚至一些金融资本已将小非抛售视为吸纳筹码的良机,这从去年底以来一些“大小非”解禁股在解禁之日逆市上涨可见一斑。

  从股市未来的运行态势看,目前市场基本认同股指将围绕2000点左右反复筑底,大涨和大跌的可能都不大。一方面,1月份新增信贷1.62万亿元,增速陡升至21.3%,M2增速亦上升至18.8%,显示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充裕。尽管有报道称,经历1月份的罕见井喷之后,2月份信贷投放可能会明显放缓,预计2月份信贷投放数量将在5000亿元左右。即便如此,上半年流动性宽裕的格局依然不会改变。充足的流动性决定了股市再创调整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也决定了小非给大盘带来的冲击将非常有限。同时,从去年10月份开始大幅下滑的发电量、水泥、钢材等多项经济指标,在2009年初出现了回暖,经济复苏已现端倪。市场信心的不断增强,将带来入市资金的增加和股指支撑力的增强。另一方面,1月份进出口分别大幅下跌43.1%和17.5%;PPI同比降至-3.3%,CPI进一步回落至1%;而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连续第二个月同比负增长,下降0.9%;与此同时,有人认为,金融海啸第二波已经拉开帷幕,危机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提前深化进入下一阶段,令更大规模金融市场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崩盘。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反复和外围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A股出现大幅飚升的可能很小。

  在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市场格局下,大盘的稳定运行将会为解决“小非”问题创造良机。相比数量巨大、但可以约束的“大非”而言,“小非”虽然是减持的主体,但毕竟数量较小。2009年1月被减持的所有“大小非”中,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大于等于5%的“大非”共减持3.03亿股,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小于5%的“小非”共减持2.68亿股,“大非”与“小非”的减持股份与解禁股份占比分别为5.56%和10.28%。这个数据显示,一方面,“大小非”解禁股份并未伴随股指的反弹出现明显的大规模逢高出货迹象,显示2000点左右的股指,并非“大小非”急于和乐于减持的位置;另一方面,“大小非”心态的出奇稳定,实际上变相拉长了“大小非”的减持周期,如果市场能稳定在2000点左右,那么,解禁“大小非”持筹的稳定,或将能帮助A股市场顺利渡过今年“大小非”的解禁洪峰。

  有关方面在日前提出的“2000点左右解决小非”论,事实上给市场发出了这样两个信号:一是认同股指2000点左右对解决“大小非”的重要意义。既然2000点左右是解决“小非”的最好时机,那么为了确保今年“大小非”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关方面当然不会让这个“最好时机”轻易失去,一旦大盘出现恐慌性下跌,出台政策护盘2000点的可能性并非没有。二是周勤业透露,去年证监会顶住了比较大的压力,未给“大小非”再加一把锁,这是非常正确的,“‘小非’在2000点左右去解决问题,我觉得是最好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目前管理层对“大小非”问题的处理态度依然遵循的是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的精神,即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并辅之以相关配套政策,让“大小非”问题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解决。那种期待有关方面在“大小非”问题上出台限制性政策的想法,不仅不切实际,也不为有关方面所认同。

  虽然截至2009年1月底,沪深两市仍有3228.9亿股未解禁的股改限售股份,占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份数量的68.91%。但有关方面已经在畅想全流通后的胜景了。周勤业说:“经过2009年的全流通以后,上证所的流通市值将从现在的36%上升到年底的70%,那个时候发行价格、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就会真正成熟起来”。看来,2000点左右解决“大小非”,有关方面似乎已经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了。 (记者 徐绍峰)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