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上市公司一毛不拔 市场吁建立强制分红制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近半上市公司一毛不拔 市场吁建立强制分红制度
2009年05月22日 13:50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年报大戏已拉下帷幕,据相关数据统计,沪深两市近半数公司在年报中未提及分红。

  其中,金杯汽车15年来未分红送股,而光华控股、特力A、ST太光等公司也已14年未提出过任何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虽然今年很多上市公司分红热情高涨,但‘铁公鸡’仍不占小数。”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在接受《中国会计报》采访时这样表示。

  有盈利不分红引发不满

  在沪深两市所有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732家、占总数将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未提出利润分配或转增股本预案。公司如果因亏损不分红尚可理解,但统计数据显示,732家公司中,有480家公司在2008年实现了盈利。

  对此,很多投资者颇有微词。因为对于这些盈利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对分红肯定是有期待的。但现在,他们的期待落空了。

  “银基发展,2008年业绩大增,可是怎么都不分红不转增?”

  “冠农股份业绩还不错啊,但一年都没分红了!”

  更有甚者,记者查阅一些公司往年年报发现,有些“铁公鸡”对投资者吝啬,对高管却很大方,并时有高管涨薪的情况,如威远生化7年未分红,去年业绩下滑,但公司高管薪酬总和同比上涨70%;哈高科9年未分红,去年业绩下降逾50%,但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等高管年薪达20万至42万元。

  中天城投的一位小股东向记者抱怨:“中天城投那么多赢利,对于我们小股东却太吝啬了,7年多不分红,反倒是公司高管的年薪快涨到百万元了。这太让我们伤心了……”

  “铁公鸡”们也有苦衷

  面对外界的议论甚至指责,“铁公鸡”们是如何考虑的呢?记者连线几家上市公司以探究其中原委。

  三安光电,这家1月份刚从ST三安脱胎换骨的光电企业,2008年仍然无法分红。至此,三安光电已连续9个年头未分红。

  2008年6月,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借壳S*ST天颐上市,成为了以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ST三安。

  日前,记者拨通了三安光电证券办的电话,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企业今年尽管有很高的净利润,但累计的净利润亏损导致无法分红。”

  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新入主的大股东在重组的时候承诺,2008年在资产交割日后的月均净利润不低于800万元,这个已经达到了;2009年和2010年的承诺分别是每年净利润不低于12181.47万元和15000万元。“所以估计2010年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将为正,那时候才有分红的可能性。”

  而哈高科则是另一种景象,其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2.91万元。同时,哈高科账上已有2782万元的未分配利润,却依然创下了9年未分红的纪录。

  对于2008年不分红,哈高科证券办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两个原因:一是3个亿的股本,却只有2782多万元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平均每股也分不到多少钱;二是公司的流动资金需要补充,为了减少财务费用,会尽量使用自有资金,而分红会减少现金。

  “根据自己的现金状况平衡发展和分红是永恒的话题。借钱的代价更大,而且银行贷款并不一定能下来,所以我们要在资金上打出点富余。”上述哈高科人员如是说。

  因缺钱而不分红是很多上市公司的解释。今年,已经5年没有分红的方大炭素终于进行了高分红。其证券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因为去年业绩好,我们才分红的。其实大小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有钱我们肯定愿意分红,之前是因为缺现金。”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分红不分红并没有绝对的说法,曹凤岐认为,理论上,如果上市公司资金运用的效率比较低,无法给股东创造足够的收益,那就应该将现金用于分红;反之,如果公司用这些资金给股东提供的回报能够超过股东自身的平均资金回报率,那么,由公司来运作这些资金就能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

  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投资者要看资金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否必要,要看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有没有重大瑕疵。有一些中小规模的银行发展速度很快,为股东创造了很高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要求他们一定现金分红,因为这些企业正处在缺钱谋发展的阶段。

  尽管这样,民生证券分析师刘峻表示,在已规定证券投资基金赢利必须分红(分红转投资须经投资者认可)之后,还是应建立上市公司强制现金分红制度。

  这一规定对有钱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应有一定的效果。“不分红在制度上其实是一种缺失。在国外上市公司的分红是连贯的、透明的。分红保持稳定连贯的政策,是上市公司对股东诚信和负责任的表现。”刘峻解释说。(李威)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