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发债期盼中资行掏腰包 中行:没购买计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希腊发债期盼中资行掏腰包 中行:没购买计划
2009年12月02日 13: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新华财经报道称希腊政府目前正与中资银行进行初步谈判,寻求出售至少250亿欧元的债券,以及为巨额公共债务进行再融资。

  对此,中行昨天回应本报表示,经核实,该行并未跟希腊进行秘密谈判或接洽,也不存在计划准备购买希腊债券的事情。建行则表示,该行对海外投资一直坚持审慎原则,此外不做评论。工行、农行均称没听说此事。

  分析认为,主权债务问题或将成为金融危机的下一波,而中资银行很可能成为希腊等类似国家政府寻求融资的对象。

  中行否认跟希腊谈判

  上述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希腊一直都在与中资银行进行接触,希望中资银行能够申购该国明年发行的至少250亿欧元债券。同时,希腊还希望中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也购买其部分债券。

  不过该谈判目前还在初步阶段。报道称,希腊准备尝试通过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实施额外激励措施,来增强上述国债交易的吸引力。另据希腊的一家金融网站报道,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G eorge Papandreou)一直在亲自与中国银行和另外两家中资银行进行秘密谈判,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也参与了谈判。

  昨天,本报就此采访四大国有银行时,中行新闻处人士明确表示,经核实,该行并未跟希腊进行秘密谈判或接洽,也不存在准备购买希腊债券的事情。建行新闻处人士则表示,该行对于海外投资一直坚持审慎原则,对此事不作评论。工行新闻发言人告诉本报:“没听说、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农行新闻处人士也称没听说此事,尚不了解情况。

  中资行或成“求助”对象

  “内债易结,外债难解。”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告诉本报,目前不清楚希腊政府的债务中,内债和外债的比例具体怎样。如果是内债,例如对本国居民及企业发行的债券等,只要政府不倒台,经济能持续,还是可以解决的。但如果是外债,例如向外资行借贷等,与迪拜类似,则比较麻烦。不过,由于希腊使用欧元,所以它还可以像美国那样通过印钞票来缓解问题。

  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专员阿尔穆尼亚11月29日在南京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时表示,因为有欧盟的支持,希腊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几乎为零,不会出现拖欠。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黄少明告诉本报,如果把政府作为机构来看,许多国家的政府普遍有债务危机。黄少明分析,包括美国、日本、南韩、巴基斯坦、冰岛等在内,政府所欠的债务已经远大于其财政收入。希腊和迪拜等中东国家,均是如此。所不同的是,美国、日本等大国政府倒台的可能性小,不会因赤字而爆发危机,但像冰岛、迪拜和希腊这类小国,就容易发生危机。汤敏也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居民储蓄富裕,难免被这些国家寄望助其融资。

  另外,欧美银行经历去年的金融危机后喘息稍定时,迪拜债务危机又爆出汇丰、渣打、花旗、巴克莱等外资大行损失惨重,相信外资行目前对于主权借贷的控制会比较严格。

  “但我国的钱也要非常谨慎地使用。”汤敏认为,我国银行不适宜在风险很大的时候借钱出去,更不可能做慈善。在汤敏看来,希腊等国信用风险正高,即使中资银行借钱给他们,也要看对方给什么条件、抵押物等,检视风险,评估回报。

  黄少明认为,如果希腊向中资行寻求融资属实,目前中资行是否会帮助希腊融资还难知内情,但不管答不答应,都应按商业原则处理,同时参考政治利益。(辛灵)

  链接

  希腊债务早已“超标”

  希腊政府的财务一直问题重重。公开资料显示,根据欧盟的预测,希腊的债务将由2008年的占G D P (国内生产总值)99%,上升至2011年的占G D P135%。而国际上一般将债务占G D P的比例为60%视作“警戒线”。希腊新政府承认,2009年赤字将比前任政府预估的高出一倍。

  据外电报道,希腊银行一直靠买卖债券来赚钱,他们以低至1%的利率从欧洲央行借钱,再用来买入利率高达5%的政府债券,赚取差价。但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说,希腊需要“非常严谨的矫正方案”以应付激增的预算赤字。市场担心,一旦欧洲央行不再“输血”,希腊银行体系便会大受打击。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就认为,希腊的信用风险已经比哥伦比亚或巴拿马更高。10月29日,穆迪将希腊政府的A 1级外币及本币评级列入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此前,惠誉评级已将希腊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希腊债券也被评为A级,而此前希腊债券的最高级别曾为A A A级。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