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机为契机:2010年中国政策调整余地很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化危机为契机:2010年中国政策调整余地很大
2009年12月24日 09:5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末陡然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表现即使不是全世界所有经济体之中最佳,起码也是所有大国之中最佳,这一局面又为中国利用经济危机加快提升自己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相对地位创造了条件。

  应对危机:中国“出手快、出拳重”

  将2008年末陡然发生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相提并论肯定过于夸张,但这场危机毫无疑问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数万亿美元的金融系统坏账;国际劳工组织估算危机造成近6000万新增失业、合计2.2亿-2.39亿的全球失业总人数,还有2亿劳动者可能堕入日收入不足2美元的贫困群体,更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由于这场危机的烈度,更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体制开放度、中国经济外向型程度已经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危机风潮涌起之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潜在杀伤力也是前所未有。沿海省份出口的急剧下降、两千多万农民工返乡的大潮令中国经济社会前景一时笼上阴晦的色泽。好在中国经济政治体制再次显示出了应对危机的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出手快、出拳重”的反危机政策迅速制定并付诸实施,到第三季度末,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道,到第四季度,连出口也低位站稳,并开始反弹。

  中国有机会借危机崛起

  任何危机都意味着既有经济政治秩序重新洗牌,都意味着新兴大国取得了更多的崛起机会。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衰弱和动乱为日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崛起机遇,本属欧洲经济殖民地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跃居欧洲债主,原来“只能生产锄头”(丘吉尔语)的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中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统治世界的地位,美苏两霸取而代之……新兴国家利用危机机遇跨越式提升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这种案例在中外历史上均不鲜见。

  还在此次危机爆发之前,笔者就曾经公开表示过,中国人应当感谢乔治·索罗斯先生,因为如果没有他在1997年挑起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不可能那么快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脱颖而出,中国应当继续利用危机的契机加快自身发展。经过这次危机,笔者的上述看法更加坚定,因为在这次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即使不是全世界所有经济体中最佳,起码也是所有大国之中最佳,这一局面又为中国利用经济危机加快提升自己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相对地位创造了条件。在经济周期不同步的情况下,对于没有陷入危机或受危机传染甚微的国家而言,现实和潜在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危机就是可资利用的契机,因为对方在危机压力下将不得不放低姿态,减少要价。

  由于经济周期和战争等社会动乱不同步,历史上的西方经济、社会危机曾不止一次为中国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资撤回母国、进口制成品竞争大幅度减少、世界市场对原料和食品需求激增、白银升值提高中国对机器设备购买力并减轻偿债负担……所有这一切一度为中国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以至于1914-1924年成为与19世纪末洋务运动并称的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当西方资本乘母国复苏之机卷土重来时,这次工业化浪潮便不可避免地夭折了。20世纪70年代年代,西方世界陷入二战之后最严重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中国则借机制定实施了大规模引进先进成套设备的“四三计划”,并大幅度充实黄金储备,为80年代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则催生了中国的“走出去”发展战略,一批中国企业正是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成长为国际化经营的巨头。

  我国领导层也早已留心吸取国内外利用外部经济危机加快本国发展的经验,苏联曾经以主动姿态创造过化别国经济危机为本国发展契机的非常成功的经验,我国在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上就向与会者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材料。拥有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准备,我们看到中国已经颇为充分地利用了这次危机创造的多种机会,包括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等方面,尤其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突飞猛进,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瞩目。

  应对危机仍有难题待解

  尽管如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次应对危机的实践也留下了一系列缺憾和负面后果,如资产市场泡沫的急剧膨胀等,皆在此列。之所以如此,客观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仍将处于探索之中,我们不能指望拥有现成的锦囊妙计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众多问题。

  ———国际经济协调存在众多障碍,而缺乏有效的国际经济协调又必然损害宏观调控的效力。

  ———某些目标无法兼容。比如说我们期望国内经济尽快复苏,又希望尽快增强本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话语权,近期的首要目标莫过于掌握铁矿石谈判的主动权。但正是我国国内经济的迅速复苏推动国际市场铁矿石需求、价格迅速回升,由此增强了三大矿产公司面对中国钢铁企业的谈判地位,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面对破历史纪录的旷日持久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优先实现最为紧迫的目标,其他目标留待以后。

  2010:政策调整余地很大

  随着危机高潮渐行渐远,应对危机政策的调整也将陆续提上议事日程。这种调整包括部分临时刺激性政策的退出,也包括在实践中证明副作用太大的政策的矫正。后者最突出的将是对资产市场泡沫的抑制,以及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目标产业激励措施的消除,将较快付诸实施,但前者付诸实施的时间和力度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让我们看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这实际上是给明年货币政策调整转向留下了空间,埋下了伏笔。

  虽然应对危机时制定的刺激性政策“退出”已成全世界热门话题,但在资产泡沫急剧膨胀的压力下,明年经济走势未必没有可能出现突发性急剧恶化,会议中只强调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不提具体内容,是给明年留下了根据形势调整的选择余地。(梅新育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员)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