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梅雨季节或到来 专家称本月将维持震荡格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A股梅雨季节或到来 专家称本月将维持震荡格局
2010年05月04日 08:0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2分报道,刚刚过去的四月份,两市超过1200只个股下跌,尤其是近期,短短11个交易日,沪深股市震荡深跌,从3159点到2870点,上证指数上演了半年多来最惨烈的调整。金融、地产,利空接连不断,前期活跃的题材板块在4月的最后一周也加入了绿军,加之欧美股市的不稳定因素时有作用,风雨飘摇的A股市场将迎来怎样的5月。

  劳动节假期里,央行决定,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得这个数字达到了17%,距离2008年6月最高点17.5%只有一步之遥。就在上个月的最后一周,央行还发行了750亿1年期央票,正回购资金550亿。

  今年以来,连续10周实行正回购操作,货币流动性收紧已经从最初的预期不断加强落到了掷地有声的密集调控。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署松认为,流动性的收紧将使5月A股将继续悲情命运。

  巴曙松:这一次的准备金率的调整,以及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细化,可以预期整个资本市场对这些政策的反应会加大资本市场的波动幅度。尽管大家通常认为,今年上下波动幅度都不会太大,但是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会使市场出现超乎预期的波动。

  4月的最后一周,央行的正回购操作使沪深股指应声下跌,重挫61点,盘中一度跌至2866点,创出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新低点。房地产的利空也接踵袭来,4月的最后一天,北京楼市新政细则的出台被潘石屹等业内人士看作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地产大棒,将进一步抑制投资和投机需求。整个4月,连续的暴跌使A股创下超过7%的跌幅,沦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

  和讯信息研发部首席分析师夏立军指出,政策调控不断,由于前期“蚂蚁群舞”带动的行情,在“大象的持续蛰伏”中必然不能持久。

  夏立军:大盘在前期上涨的过程中,是部分资金对于一些题材类个股的炒作,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的流动性比去年有所收紧,加之在四月份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调控,管理层出了相关的很多政策,比如二套房贷、三套房贷、个别地区的规范,后期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已经是在情理之中。权重股不能够有效形成一定上升形态,必然会拖累大盘走势,尤其是在4月份的后半段,小盘类个股在盘中也出现大幅振荡,导致股指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行情。

  与此同时,4月的最后几天里,欧美市场也不平静。先是希腊债务危机有望及时获援的消息推动欧洲股市全线收高;接着美国司法部调查高盛涉嫌欺诈事件的消息,又导致30日纽约股市大幅下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指出,欧美市场对A股的影响不可忽略,但已经不再是重点。

  李大霄:5月份的境外市场情况也是影响A股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像高盛等等其他的事件可能还会有些压力。希腊的债务问题刚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对A股市场有一些牵连,但是随着救助方案的逐渐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渐偏小,A股市场逐渐回到自己问题慢慢解决这么一个轨道上来。总结来说,5月份可能还是一个震荡的走势。

  无论是国内市场的暴雨持续,还是全球股市的跌宕起伏,有两点在业内达成了一致,就是5月A股的宽幅震荡和前期题材的分化命运。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指出,在下跌在所难免的前提下,前期的题材股将经受严酷考验。

  桂浩明:对周二的市场来说,我觉得本身没有什么乐观的地方,尽管在上周五收盘的时候有所反弹,但是力度非常弱,整个行情还是存在继续交易重心下移的要求。由于央行采取调高准备金率的政策,不能不小心的是在周初的几个交易日市场的振荡会比较大,不能排除股市会考验2800点的可能。

  从4月下旬的走势来看,在经过大盘股的直立下跌,一些题材股包括互联网、医药股票等等的都有补跌的过程,现在看(补跌)并没有完全完成,所以不排除在5月开始的时候题材股还有继续下移的态势。不过我们也认为,随着股票跌幅的加大,客观上有些股票的下跌有它的内在必然性,也有些股票可能是属于被错发的,换句话说那些真正有题材的大幅度下跌以后,还是会受到后续资金的青睐。 (记者柴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