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提醒:“一对多”虽好卖也不必“蜂拥而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业内提醒:“一对多”虽好卖也不必“蜂拥而入”
2009年09月04日 14:04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户理财“一对多”在暴跌之后被证监会迅速放行。而早已摩拳擦掌的基金公司更是一天也不耽误———中银基金公司在9月2日拿到5只“一对多”产品的批文后,在大股东中国银行的支持下,当天便迅速发行其中的一号产品,结果短短几个小时便已达到200个人的上限,总共募集资金4亿元,人均申购金额达到200万元,易方达与国泰基金公司在9月3日的“一对多”发行也受到投资者的热捧,200人的上限迅速额满。

  即将与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一对多”产品的景顺长城基金,其国际投资部副总监陈爱萍认为,吸引个人银行客户热情参与这一产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对多”产品的审批速度比公募基金快,从产品设计到成立所需时间较短,能及时掌握市场出现的投资机会。同时,“一对多”产品投资组合限制相对宽松,投资弹性较大。此外,中国客户的投资成熟度近年来已改善不少,因此更喜欢量身订做服务。

  从目前发行的产品来看,灵活配置型的产品受到了最为广泛的欢迎,主要是这类产品投资股票的仓位没有限制,理论上可以在0到100%之间调整,所以不像公募的股票型基金,在熊市中也要保持最少60%的仓位,从而导致无可避免的亏损。同时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把对股票投资中时机选择的判断权交给了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员,投资者可以不用自己伤脑筋考虑如何配置资产。但是,理论上或是客观上有这样的条款,有这样的好处,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就有这样的能力在熊市到来之前清仓,在牛市启动之前满仓。所以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副总裁刘晓燕博士提醒投资人,选择“一对多”产品并不能保证战胜市场、战胜公募。

  中银基金公司表示,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的诞生,无论是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证券市场还是对代销银行以及基金公司本身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这将开启资产管理行业的新格局,专户理财业务有望迅速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其次,由于专户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封闭期,客户的投资预期相对稳定,可以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另外,对于众多代销机构而言,“一对多”产品填补了中高端客户个性化理财产品的空白,可以为银行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特色产品和高端理财服务;再者,对于基金公司本身而言,“一对多”产品的业绩激励机制使投资管理人与客户的利益更加一致。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国外成熟市场,类似于可统计的“对冲基金”的私募理财产品要占到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份额的10%。可见,随着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增加,中国的专户理财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投资贴士

  过了这个村还有下一个店

  在首批获得发行“一对多”产品的公司中,不少公司可以销售发行的产品都不止一只,像中银、交银施罗德等,都有五只产品可以同期发行,所以投资者大可不必急忙购买此类产品。比如中银,在2日一天销售完其一号产品后,3日便迅速启动其五号产品的销售,这只产品与一号产品一样,也同样是灵活配置的产品。再加上后续会有更多的基金公司获得开发“一对多”产品的资格,而此类产品的创设就像陈爱萍所介绍的那样,与公募基金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监管方式,即相关产品只要由基金公司报备监管部门,与银行等销售渠道谈好合作条件就可以销售,不像公募基金的产品一定要证监会批准才能够问世。换句话说,理论上今后会有大量的“一对多”产品随时可以问世,所以投资者应该在冷静地考虑好入市时机以及相关公司的资质后再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

  仔细比较各家“皮费”

  在目前基金公司的产品代销主要依靠银行力量的情况下,目前还有一些银行与基金公司除了分享“一对多”专户理财的管理费外,不少银行还希望与基金公司分享业绩提成部分,这有可能促使基金公司提高业绩分成的比例,而管理费也会不一样,所以投资者最好还是货比三家,在基金公司产品或是品牌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仔细比较各家公司“皮费”的高低,看清楚真正能够到自己手中的收益有多少再决定是否参与。 (韩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