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很受伤:财经媒体热衷于“传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股民很受伤:财经媒体热衷于“传闻”
2010年01月27日 10:18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娱乐圈一如既往地八卦着。近来,“泼墨事件”逐步升级,女主角章子怡抄起法律武器维权,把报道这则花边新闻的媒体“完全娱乐”告上了法庭。无论这则花边新闻是否属实,被告上法庭的“完全娱乐”都不值得同情。人世间有那么多真善美不去报道,一些媒体偏偏热衷于低俗八卦。可悲啊!

  更可悲的是,如今很多财经媒体也开始低俗化,“传闻”铺天盖地。上周,中国A股就被各大知名财经媒体炒作的“传闻”生生搅乱了阵脚。1月19日,A股在消化了1月18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不利因素后,略有企稳并收出小阳线;20日,股指暴跌;本周初,沪指跌穿3100点大关以及半年线,呈现破位下跌格局。市场究竟怎么了,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都是“传闻”闹的。记者翻看了一周来的各类媒体发现,各种传闻满天飞:“印花税将改为双边征收”、“部分银行被要求额外调高准备金率0.5%”、“银行被禁止放贷”、“银行业分析师盛传央行提前加息”等。

  20日暴跌的元凶就是源于一则“传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禁止银行在本月剩余时间发放贷款”。尽管刘明康在当天下午就予以否认和澄清,但投资者信心显然被重创,最终上证指数暴跌近百点,彻底改变前期窄幅震荡格局。

  21日,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证实我国经济V型反转态势。随后,“央行将于周五加息0.27个百分点”的传闻又在各大网络媒体流传,该传闻致使本该是利好的经济数据成为了诱空的动因,当日,股指大跌。但该传闻又使得银行股在1月22日集体发力,将股指拉回3100点上方,宁波银行一度涨停,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涨幅均超过3%。细读22日新闻,原来又是“周日加息”的“传闻”。

  上周末,一位朋友打电话问,“媒体上为何总是登‘传闻’的新闻?是不是你们和机构一起做套害我们这些小股民呀?媒体刊登的新闻我们能信几分?”朋友的质疑让记者很是尴尬、惭愧。

  “传闻”总是不负责任的。细读那些“传闻”,大多是“有关人士透露”、“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某机构预测”等字眼。可气的是,某学者专家在论坛上发表言论,媒体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胡乱转述,只要结论不要分析,甚至把结论前面的定语都去掉,最终把专家观点歪曲了。

  上市公司、各类投资者、监管者都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殊不知财经媒体也是市场的重要主体。由于其能左右公共舆论,影响投资者预期,媒体的力量巨大,可以让股指下跌,也可以让股市回暖。

  近年来,新闻媒体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使得很多“黑暗”被揭秘,媒体的舆论监督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媒体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媒体及媒体从业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于是,有些媒体或记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将一个个“传闻”不经过核实、查证便写成“头条新闻”。长此以往,作为股票市场主体的财经媒体的“公信力”何在?媒体的社会责任何在?媒体的品牌又如何建立?

  “传闻”的源头,有宏观经济部门或监管机构的官员,也有知名的经济学家、资深分析人士,还有一大批机构投资者;有的是被媒体恶意炒作、歪曲捏造出来的,有的则是机构故意向媒体放风,以配合坐庄做市。去年四季度,市场上一片“创新高跨年度行情”的唱多,而元旦后却变成了“1季度没有行情”的看空。但从公布的数据看,众多基金公司都处于90%左右的高仓位。从去年底管理层超常规扩容和新年伊始突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让众多基金操作原则由原先的“先往上做”改为“先往下做”。一些机构年终结账离场后便在媒体上炮制“利空”传闻,操作上故意砸大盘股,造成指数大跌,进而获取再度进场的机会。

  此外,一些去年底新成立的基金,为布局“大盘蓝筹”行情,大幅建仓。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如今,股市资金不再充裕,大盘转换风格未果,很多基金出现“浮亏”。为了及时纠偏,基金只能换仓到中小盘股、高科技股、世博等区域概念股,先做年报行情。而只有靠利空传言,才能造成指数和中小盘股一起暴跌,机构乘机低位换仓。

  回头细想,的确一些媒体被机构投资者忽悠了。但是,作为媒体记者,是不是应该更专业一些、更职业一些,学会去伪存真?倘若,记者不停地被人忽悠了,然后,又写出忽悠人的文章,最终成了伤害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小股民们的帮凶。

  决定股市涨跌的主因是,宏观政策、流动性、公司盈利、外部环境,以及投资者预期,而对投资者预期影响最大的便是媒体。从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看,2009年全年GDP增长8.7%;12月份CPI上升1.9%,PPI上升1.7%,一年来首次转正。由于市场较好的宏观经济指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恢复是支持股市持续向好的基础。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需要一个健康与成熟的资本市场,而这离不开媒体的呵护。(于宛尼)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