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货币政策连续稳定是经济发展所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保持货币政策连续稳定是经济发展所需
2009年12月02日 10:27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国内各界的目光纷纷聚焦到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会议关于“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表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货币政策的关注。

  采访中,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方明博士对本报记者说:“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是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他进一步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6.1%上升至8.9%,工业生产增长也从年初的3.8%回升到9月接近14%的水平,经济企稳初见成效,但目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未来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还很多,这就需要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的基调和取向,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也表示,我国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日前会见欧元集团“三驾马车”领导人时,温家宝说,当前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仍然应该是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早“退出”会使成果得而复失。

  自去年11月我国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今,货币政策走向一直备受各方瞩目。历史上看,货币政策的演变一直与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息息相关。在经历了1993年至1996年的通货膨胀、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至2002年的通货紧缩、2003年至2004年的局部过热以及2005年以来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运行偏热以来,国家相继采取了1993年至1997年的紧缩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7年的稳健货币政策,直到2007年12月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结束了持续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去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国内经济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再度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即走进人们视野。今年8月,在“动态微调”思路下,货币政策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对此,方明表示:“货币政策多年来的相机而动,都是针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当前,基于国际和国内经济走势的大背景而继续保持货币政策不变,这也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维护难得的发展现状。但需要指出的是,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一成不变’;相反,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应有之义。”

  接受采访的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也对本报记者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身就蕴涵“相机而动”的深意:宽松,旨在通过放松银根、增加投资、拉动消费来保证经济发展;而适度,则是根据当前形势做出的选择。“适度宽松”是指在扩张的主基调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调控政策,“适度”表明货币政策不是“完全放松”,而是“有度可量”、“有松有紧”,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放松。

  事实上,货币政策稳健中彰显灵活的思路一直贯彻始终。今年前10个月,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全国银行新增贷款接近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万亿元,较为充裕的资金环境为经济的企稳回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从今年5月到9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均以净投放为主;近期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自10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仅10月份资金净回笼量就达到3660亿元,11月份净回笼态势还在延续,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回收流动性共计6000多亿元。“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有收有放、进行资金管理,这体现出央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思路。”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分析表示:“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在坚持宽松的基调下,还将继续在‘适度’二字上下工夫,政策的灵活性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今后货币政策不仅要发挥好其熨平经济波动作用,继续保持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应具备更全面、更长远的视野,增强前瞻性。”方明表示,具体来说,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应着力货币信贷的总量调控和政策引导,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要注重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提高政策合力;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贸易、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的前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国内通胀压力还不明显,但是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继续较快增长,消费支出的不断提升以及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加大,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总体基调基础上,还应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患于未然,着力提高金融可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记者 牛娟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