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砒霜门”事件澄而未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叶檀:“砒霜门”事件澄而未清
2010年01月08日 09:04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难道每一次市场和法治的进步,都需要企业用出抗争、诉讼、不得清白不罢休这些激烈的手段,才能获得吗?

  1月6日,海南省工商局组织的调查得出结论,称造成“砒霜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海口工商局在检验程序上存在不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误的原因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检测仪器老化,取样不准,就此公开向农夫山泉、统一企业道歉。最后,海南省工商局表示,对在这一事件中违反工作程序的有关人员将进行责任追究。

  按照有关部门说法,这一事件暴露出的只是“执法队伍业务素质不够高、工作责任心不够强等问题”(海南省工商局评语)。按照这个说法,没有工作人员会受到法律追究,他们只要加强学习、接受行政处理就可过关;海口市工商局向农夫山泉、统一企业道歉,负责初检的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向海口市工商局道歉;而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杨寿正表示,“暂时没有索赔的想法”。砒霜门事件到此似乎是“大团圆”结局。

  但是,农夫山泉没有接受这个结局,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五大疑问。而这些疑问,全部是基于公开的官方文件、官方说法。农夫山泉的坚持,显示了企业对于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和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的反抗。

  即使没有农夫山泉的发问,坊间对这个调查结果也并非全部赞同。质疑针对两点,第一,由同一部门牵头的内部调查是否能够得出公正的结论?第二,官商之间的不良共生关系、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是否能够根治?

  如果这两个疑点无法解决,只能说,海南省工商局的做法不是大事化小,而是将小事变大,将技术层面的失误上升为政府部门信用不足,将个别人的渎职上升为工商部门的失职。因为,一些地方的市场管理部门草率决策于前,颟顸应对于后,从前几年的“交学费”到现在的“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再到问责之后再复出,每一件都显示了权力对于市场的傲慢。人们对于海南工商系统的检测结果有理由持怀疑的态度。

  行政部门“工作失误”在所难免,但由此引发的产品被下架、负面消息传播等后果,虽然成本无法量化,但负面的种子会时时在消费者心中作祟,如同对以前一些国产“假冒伪劣”的惨痛回忆一样,铭刻在产品之上。这又无形中提高了外资产品的信用度;我们刚刚花费大代价在全球做的中国制造广告,就被类似于砒霜门这样的案例抵消。

  海南工商部门以前曾经遭遇过民众质疑。如2006年10月,海口万福隆超市涉嫌售假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海南本地媒体报道后,全国数十个网站转载了这些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0月19日的《商旅报》、《海口晚报》、《法制时报》同时刊发海口万福隆超市2108瓶洗发水紧急下架的报道。

  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海口万福隆涉嫌售假超市正在销售的一些洗护用品,仍然无法说明进货渠道。当初买到涉假产品的消费者仍无法维权,海南民众仍然不能了解事件真相。那个时候,为什么不见海口工商部门检测、发布、强令下架的雷厉风行呢?

  无论如何,当地工商部门从2006年的不闻不问,到2010年的承认错误,算是一大进步。但在这进步中存在巨大的缺憾,人们看到了行政调和的力量,却没有看到法律公平的力量;人们看到了利益相关者的发言,却没有看到独立第三方的调查结果;人们看到了家长式的处置方式,却看不到市场规则的尊严。

  如果这次农夫山泉没有鼓起勇气,向海南工商管理部门叫板,那么不过又是一次“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企业悲歌;毕竟,我们看到,跟农夫山泉同时“被砒霜”的还有好几家公司,他们就选择认罚了事。在此之前,有格力质疑广州市政府招标违规,否则,规模巨大的政府采购市场,背后的黑幕也不会为人所知。但是,难道每一次市场和法治的进步,都需要企业用出抗争、诉讼、不得清白不罢休这些激烈的手段,才能获得吗?(叶檀 上海 财经评论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