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博客背后有"名利" 消费者:是广告就告诉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名"博客背后有"名利" 消费者:是广告就告诉我
2009年05月20日 13:46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买东西前先上网,浏览相关评价;还有很多人也乐于把自己购买产品的使用心得放在博客中与大家分享。一些产品,一旦得到有一定知名度博客的推荐,更会引来大批追随者。

  但是不少人发现,利益成分开始慢慢渗透在草根“名博”中。该不该相信博主的大力推荐?对于出现在博客里的“软广告”如何辨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产生质疑。

  “任何一个博客都要诚实和公正,要负责任,不能欺骗。博客虽然被称为网络日记,但绝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日记,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应该遵循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今天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博主热心背后隐藏利益

  小孙是位年轻妈妈,儿子快一岁了。作为80后,从怀孕到抚育宝宝,她都习惯从网上获取相关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妈妈博主”的博客,更是深得小孙的信赖。这些博主在自己的博客上,从吃的穿的到用的,都作了图文并茂的介绍,最难得的是,面对询问,都很有耐心很热情地予以解答,于是,想买点啥,小孙基本都是先询问几位比较有知名度的“妈妈博主”,然后再根据推荐购买。

  但最近,小孙心里却犯了点嘀咕,因为她渐渐发现,有些热衷于每天在博客上“秀”吃穿用的“妈妈博主”似乎并不单单是兴趣所致,说白了,有点“托儿”的嫌疑。

  “这几天我打算给儿子换种奶粉,正好有个知名的‘妈妈博客’推荐了一种,可是当我具体询问时,这位妈妈似乎知道的并不多,最后对我的询问置之不理。而这种情况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我现在真不知网络究竟还值不值得信任。”

  是广告就明确告诉我

  毋庸置疑,大多数人对于传统广告已有很强的免疫力,为此,广告商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想出新方法推销产品。不露痕迹地将广告融入博客中,无疑是个很巧妙的办法。

  而博客本身巨大的商业价值早已被一些人加以“充分利用”。著名的“带头大哥”就是其中一例。利用博客,这个叫王秀杰的人自我炒作,大批股民信其博客内容,缴纳高额会费,王因此获得巨额非法利益。

  正是“名博”背后的巨大“名利”,吸引着各路草根博主挖空心思,拍照片,上传网络,回答提问,忙得不亦乐乎,精心地经营打造各自的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用博客推销产品尽管巧妙,但由于模糊了广告与私人推荐之间的界限,所以反对声音一直不断,尤其让普通消费者觉得无法接受。

  “如果是广告,那就明确地告诉我。否则就是欺骗。”一位消费者直言,“问题的关键在于收钱和‘秀’的先后顺序问题。如果博主真的是自己先买了产品,觉得不错,秀出来给大家看,大家乐意跟风去买,以致厂家赚了钱而分给博主提成,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先后顺序颠倒了,博主依靠自己的知名度,拿广告费,不管产品如何,就给卖家做广告,那就是欺骗,就要负责任!”

  网络实名是监管第一步

  “目前虽然还没有专门针对博客的监管性法规出台,只有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博客必须要加以规范,法律监管尤其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构建博客管理框架”。

  对于利用博客作广告的行为,阿拉木斯认为,实行实名制是进行有效监管的第一步,也是必须要有的一步。尽管有人认为该举会导致很多“死博”出现,但是如果不实行实名制,责任的承担就无从谈起,其他的监管措施更是无法落实。在实行实名制之后,第二步,工信部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就应介入,行使相应的职权。

  据介绍,鉴于目前有偿博客内容泛滥,世界各国目前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美国为例,作为专门负责监管虚假广告的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近期考虑是否对博客进行监管。该委员会认为,博客以及向博客支付报酬的营销商和企业应对误导信息负责,如果相关规定被批准,那么违反该规定的行为将会被调查,博客或被要求停止欺骗行为。如果这种欺骗行为没有停止,企业将会被要求向消费者做出补偿。(本报记者 朱宁宁)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