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水价改革不是让政府从中挣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水价改革不是让政府从中挣钱
2009年12月17日 11:30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府责任

  水费一半被政府拿走了

  新京报:水行业的企业、政府和公众,在水价问题上该是个什么关系?

  傅涛:水价问题不仅是公众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企业、政府、公众之间的三方关系。虽然是市民向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公司付费,但起码有一半被政府拿走了。这个行业的主导还是政府,政府在这三个关系中处核心地位。水价改革要理清居民、企业和政府三方关系。

  作为公共事业,水行业的保本是对政府而言,而不是指企业保本。政府不能从市民兜里通过供水挣钱,这就是保本的含义,市民支付的成本应覆盖全部成本。但如果企业仅仅是保本了,那就不能形成产业了。但政府可以约束自来水公司的成本,按照平均成本定价,才能让好公司获利、让成本高的公司不赚钱,甚至亏损。

  为何涨价

  资源性价格上涨大势所趋

  新京报:最近哈尔滨、上海等城市水价听证,都是水价上涨。北京也可能涨,你怎么看?

  傅涛:我赞同水价上涨,但市民支付的那部分必须得合理。水行业是一个公用事业,但低质、低价是目前行业的现状,客观上存在着增加投资、增加费用的需求。水行业投资欠账和运营费的缺口越来越大,对地方政府而言,实际已难以承受。这必然会促使政府和企业推动价格调整。

  但在我国,也要考虑到一个问题,自来水公司亏损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成本的科学合理的监管,很多城市只由一个自来水公司垄断经营,更重要的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到位,行业成本不合理。

  其实水价上涨是国际趋势,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把用水作为福利的国家里,水资源的使用由福利性向商品性转变是正常现象,资源性价格的上涨是正常趋势。

  水资源费制约经济发展

  新京报:北京拟涨0.9元/立方米,对水行业有多大帮助?

  傅涛:实际上北京一年的供水是10亿立方米,即便涨价,所增加的费用也不到10亿元,这对于上千亿财政预算的首都来说是个小数字。其实北京即便对这10亿立方米的水不收费,也就是三四十亿元的费用,政府也养得起。

  但政府为了这10个亿动这么大的干戈是为什么?因为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水价的提升会有利于公众认识水资源的价值。这次调价方案中,涨幅最大的就是水资源费。

  水价形成

  目前水价制定还比较粗浅

  新京报:那怎么向公众解释水价是怎么得来的呢?

  傅涛:简单来说,我国的供水价格,是按照合法成本加上一定利润率,再加上税费组成的。目前我国的水价制定还比较粗浅,物价部门作为非专业人士,并不能很科学地说出理由。

  但我不主张让市民面对面对成本进行审查,即使专业人士,也很难在短期内对自来水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但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水价上涨的合法性做出判断。

  现在举行的水价听证会上,要一个公民在半天或一天时间内,行使知情权和决策权,实际上是个虚话。实际上我对听证会不看好。

  水价成本形成需加强监管

  新京报:公众对水企业的成本公示有所期待,你怎么看?

  傅涛:水价的调整应该公开化,要加强监管。不过水行业比很多其他行业的成本公开做得好,污水有50%已进入了市场竞争,供水有20%-30%进入了市场竞争。

  涨价服务

  建立第三方机构检测水质

  新京报:不少市民担心即便涨了价,还是没有好的水质和服务,你怎么看?

  傅涛:现在供水的原水质量很差,全国合格率可能只有50%,北京要好些。凭借我国现在的自来水净化设施,根本不可能满足要求。水价不涨,净化设施不能得到提升,水质一定不会提高。

  在不了解水质的情况下,市民肯定会反对涨价。但如果市民都认识到水价过低不是在保护自己、而是在侵犯自己,就会理性地看待涨价。如果水质能够和矿泉水一样,市民就不会反对涨价。

  我建议,建立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对水质予以检测,检测行为不能让自来水公司内部进行,自己检查自己,这样的做法是不可靠的。(郭少峰 钟晶晶)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