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外资撤离H股意愿十分坚决 银行股遭空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机构:外资撤离H股意愿十分坚决 银行股遭空袭
2009年01月09日 16:27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为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这次抛售行为净赚18.85亿美元,虽然建行的股价同去年和前年的高价相比已大幅缩水,但美银仍是获利不菲。事实上,去年12月即有消息称美国银行有意出售建行股份,此次在短期内抛出如此巨额的股份,而且卖出价格比前一天的收盘价折让了11.9%,看来其撤离意愿十分坚决。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金融市场经历的史上罕见的金融海啸,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多家美国银行关门,华尔街的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相比之下,尚未来得及完全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中资银行虽然也因此遭受了一些损失,但基本上属于皮外伤,并未伤筋动骨。同时,金融危机这一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使中资银行的风险意识大增,日后的经营将会更加谨慎。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就前而言,同其他国家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资产状况最佳,资金充裕,竞争力相对提升,而此番遭到抛售的原因确实值得思量。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银行的减持行为并不是个别现象。无独有偶,瑞士银行一周之前就曾宣布,已向机构投资者卖出中国银行34亿H股;日前市场传出李嘉诚旗下的基金折价沽出20亿股中国银行,套现40.6亿港元的消息。如果外资撤离中资银行股只是为应一时之需倒也无大碍,但若是战略性的撤出,并得到其它外资投行的效仿,其蝴蝶效应对两地银行股的冲击令人担忧。

  降息预期再起

  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的趋势,经济数据迅速恶化。由于外需走弱、投资下滑等因素的出现,企业对经济前景产生了担忧,从而使贷款需求减少,银行为了资金安全也产生了较重的惜贷情绪,这些都会对银行的业绩产生压力。为刺激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政府开始实行相对宽松的倾向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明显放松,存贷准备金率的连续下调使银行手中的头寸增加,流动性增强,但是,如果经济形势没能如预期的及时好转,特别是对银行依赖度较强的房地产、制造业如果不能走出低谷,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无疑将会加大,新增的坏账将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减利因素。自去年9月份起,央行连续五度下调了贷款利率,累计降息高达216个基点,使银行业赖以生存的息差大幅收窄。随着世界各国新一轮降息行动的展开,在国内CPI、PPI快速回落的前提下,央行再次降息甚至大幅降息成为市场的普遍预期,这对银行板块而言将是雪上加霜。

  业绩拐点已现

  受人民币升值、中间业务扩大、投资收益大增以及前两年连续加息使息差扩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前两年银行业的收益大幅提升,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多家公司的业绩增速甚至超过100%。但是时过境迁,上述这些因素在目前均已成为过去,“息差”甚至出现了逆转。从理论上讲,净息差每下降10个基点将导致上市银行盈利平均下降8.6%,因此可以断言,银行的业绩高峰已经在2008年出现,交行高层对这一现象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恐怕是最为恰当的诠释。虽然浦发银行日前宣布2008年的业绩预增127%,表面看依然靓丽,但四季度增速明显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2009年的业绩已不可能再现往日的辉煌,中国银行业高增长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虽然从目前的静态市盈率角度看,银行板块的整体估值水平不高,但其业绩下滑的风险才刚刚开始,需要一个较长的释放过程,经济下行带来的问题的暴露得尚不充分。从季度环比情况来看,去年三季度国有、股份制、农商行、外资银行等类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这种现象对银行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就目前来看,银行板块唯一可以期待的利好就是降低营业税,但这一利好或许只能体现在利润上,对于目前并不缺少资金的银行而言,增加的资金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经营环境的恶化才是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所以,在经济形势转暖之前,银行业将在增速下行的通道内艰难前行。因此,对于银行股未来的整体走势,我们认为也不容乐观。(智多盈投资 余 凯)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