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金融危机推动世界加速"内"转 金融机构全面收缩

2008年11月27日 16:24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金融机构全面收缩

  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欧美金融机构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刺激下,偏离原有的金融中介业务,为追求高回报,运用金融技巧和高杠杆率,过度涉足高风险的证券化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一旦信用链条断裂,无一例外地会背上严重不良资产。次贷危机爆发后,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后,欧美各大金融机构受大量不良资产困扰,均面临流动资金缺乏,急需美元流动资金应急。于是,一方面,紧急从全球金融市场回抽资金,致使全球股价、国际商品价格以及曾被用来进行外汇投机的高息货币等均出现大幅暴跌,美元暴涨;另一方面,为求自保,采取惜贷措施,资金只进不出,致使国际资本市场上同业银行间拆借利率急升并长时间保持高位。但尽管如此,仍然是有行无市。各国政府虽然紧急注入大量资金,试图增加流动性,确保市场资金供给,但金融机构仍然不愿放贷,致使需要资金的生产企业得不到贷款,生产陷入困境,最终使得政府不得不直接向生产企业注入资金。

  另外,此次金融危机出现了国家破产事态。欧洲银行在金融自由化后扩大了跨国业务,虚拟经济急剧膨胀,瑞士UBS一家银行的总资产就达到了本国GDP的4.84倍,荷兰ING银行的总资产也是本国荷兰GDP的2.9倍,目前,总资产超过母国GDP规模的金融机构很多。这些银行一旦发生问题,本国单独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就很困难,最极端的就是冰岛、比利时、爱尔兰等国。2007年底,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累计1800亿美元,几乎是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0倍,其中80%都是海外贷款。由于银行资产与国家经济实力不成比例,银行的破产也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破产。

  今后,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得不考虑缩小规模,压缩资产。

  向国内寻求经济增长动力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过度依赖美国社会的消费,可以说,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而国民在房地产泡沫和金融产品投资收益支撑下持续高消费,使得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大量逆差,年均逆差额占到GDP总额的6%。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大量出口美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元储备大多以投资形式还流到美国,就为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以及美国资产价格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开始受影响,欧美市场面临萎缩,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深受牵连。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力图通过扩大国内消费,为经济增长寻求新动力。综观各国的刺激内需政策,一般多采取扩大公共投资、减税、降息等综合措施,但要真正实现内需拉动经济,还必须在经济结构改革上下工夫。

  韩国政府在经济对策里将结构改革纳入其中,提出了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和金融结构改造步

  伐,增强产业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问题,通过扩大对中小风险投资企业和工商业者的创业支援,强化对企业的金融、税收扶持,来促进生产和设备投资;通过强化以中产阶层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减少中产阶层失业,以达到活跃经济的目的。

  马来西亚则在积极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上下工夫。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全国购买产业运动”,以推动房地产、商业和工业生产的复苏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增长,并自去年开始调整了国民购车优惠政策,将原来只限于购买1万美元以下汽车能获得85%贷款的规定扩大到购买1万美元以上或外国进口车,另外还设立了8个政府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基金总值约20亿美元,贷款利息低于5%,偿还期长并无需特别担保。

  中国政府不久前推出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是要通过多种路径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1] [2] [下一页]

编辑:蓝玉贵】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