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遇跨国投行金融衍生品圈套 深南电险遭破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企遇跨国投行金融衍生品圈套 深南电险遭破产
2009年06月03日 09:2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因为次贷危机的发生,曾经充满耀眼光环的金融衍生品还原了投机的本来面目。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及面越来越广的背景下,国内不少企业正面临一场由投资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灾难”。西方投行在香港炮制的那些衍生品圈套,将一个个送上门的中国企业轮番放倒。

  2008年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企业投资亏损合计上百亿元,国资委初步统计23家央企亏损高达数百亿元。其中单东航衍生品亏损就高达62亿元,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多家国企曝光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巨亏之后,国资委开始全面清查。

  不仅仅是企业,国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也成为这些金融衍生品的“圈套”对象。金融衍生品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引众多投资者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又带来巨额亏损?

  2002年,刚刚毕业的穆斯塔克·卡帕斯(Mushtaq Kapasi)受到美国Allen & Overy律师事务所重用,被派往香港从事律师工作,由于他拥有数学学位,于是一些金融衍生品的专家找到他,让他把他们手中的产品翻译成英语法律文本,以便对外销售。刚刚开始了解衍生品的时候,穆斯塔克·卡帕斯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自己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一年多以后,长时间的接触让他明白这种东西的设计为何如此复杂迷人,实际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让根本就弄不懂产品的投资人乖乖入彀,然后再以所谓市场规则堂堂正正地对他们进行掠夺。

  深南电险遭破产 交易紧急“刹车”

  在投资金融衍生品的中国企业中,最幸运的当属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南电”)。

  2008年10月下旬,证监会的一份通知“紧急”叫停了深南电与高盛(Goldman Sachs)一家子公司签署的两份石油衍生品对冲合约,称深南电未曾恰当对上述合约予以披露,且不符合决策程序,合约不合法。

  证监会发出这一通知之际,油价已跌至每桶70美元以下。按照此前双方签订的合约,若此时油价继续下跌,深南电将必须开始向高盛子公司支付巨额资金。

  事情缘于2008年3月,高盛旗下的商品交易公司杰润(J.Aron)公司找上了深南电,与他们签订了一纸合约,为他们做480万桶头寸“套期保值”。

  这家发电公司全年发电耗油约为629万桶,做了套期保值之后,如果未来国际油价大涨,他们可以通过卖出“套期保值”合约创造的盈利来弥补石油涨价带来的购买成本,从本意上来讲,是为了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但在国际投行的手里,却玩成了一场刺激的赌局。

  合约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当国际油价在63.5美元/桶以上的时候,杰润公司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当国际油价低于63.5美元/桶却高于62美元/桶时,杰润公司每月向深南电支付(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美元。但在油价低于62美元的时候,深南电则需向杰润公司支付(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双方签约当天,国际油价是106.81美元/桶,当时杰润的东家———高盛公司已经抛出报告称,原油均价将在2008年涨至141美元/桶。

  在此情况下,深南电认为一年内油价急速跌到62美元/桶的可能性非常小,照此看来,此次签约应当可以稳赚不赔。

  签约后油价一直在不停攀升,到7月份甚至触到147.27美元/桶,但自此之后好景不再,到了2008年11月上旬,开始跌破62美元/桶。合约的第三条款马上发挥威力,按照合约,若油价跌至每桶50美元,深南电每月须向杰润支付480万美元;跌至每桶40美元,每月付880万美元。

  而深南电前三个季度的利润总共才800多万美元。深南电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对方的俎上之肉。

  证监会的及时出面,使得这家广东地方发电企业在关键时刻挽回了破产的命运。

  有企业巨额亏损 有企业安然无恙

  国航、东航、中远等国企则没有深南电那种幸运。他们与高盛、瑞信、德意志银行等签署了多份期权合约,以对冲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但在与外资投行的博弈中均告败北,2008年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央企投资亏损合计上百亿元。其中东航衍生品亏损高达62亿元,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

  这并不是外国投行第一次狙杀中国国企。早在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集团下属的新加坡子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被狙击深南电的高盛杰润拖入原油看涨期权圈套之中。

  当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亏损从3000万美元一路狂飙突进到5.5亿美元,母公司不得不提前配售15%的股票,筹集1.08亿美元贷款给中航油公司,但却依然无法挽回其破产保护的命运。此后中国五矿、株冶、国储铜也先后陷入衍生品泥潭。

  不过,除了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企业在“套期保值”上亏损外,与此同时,另外31家获得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许可证的国有企业,在2008年9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之后却安然无恙。“套期保值”到底是暗杀者还是保护者,令人犹豫难定。

  套期保值的真正作用是帮助企业转移风险,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亏损,或者用现货市场盈利弥补期货市场持仓亏损,使企业经营不受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不过,上述两类企业的公开交易资料显示,没受损失的企业“套期保值”主要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等场内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而受损失企业交易则是企业和投行之间的场外交易。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