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送"定心丸"两市收"V型" 是否转势8月显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央行送"定心丸"两市收"V型" 是否转势8月显现
2009年07月31日 10:3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指出,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29日晚10时,央行就在其网站发布消息称,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29日,市场流传的利空传闻以及7月信贷规模大幅萎缩的消息,导致股市大幅跳水,沪深两市收盘跌幅均超过5%。当晚10时,央行就在其网站发布消息称,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这是央行在6天之内再次做出此番表态。央行同时指出,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指出: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

  央行的这一表态,粉碎了之前市场上关于“货币政策将要大转向”的猜测,业内人士表示,种种迹象可以说明,货币政策转向的时机尚未到来,至少在年内可能性不大。

  【市场传闻】货币政策将要大转向

  市场上关于“货币政策将要大转向”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央行此前预计,通货膨胀将在今年秋季卷土重来。CPI的下滑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该数据已连续5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6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7%。

  央行调查统计司在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说,预计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尤其是食品相关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将加大。食品价格在CPI组成中占三分之一的权重。

  据央行预计,CPI将在9月底前停止下滑,且此后可能出现反弹。这一关于未来通胀的猜测再加上大规模信贷扩张令市场流动性过分充裕,被市场理解为: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近在咫尺。

  29日,市场流传的利空传闻以及7月信贷规模大幅萎缩的消息,导致沪深股市大幅调整。

  事实证明,一旦信贷明显收紧,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出现,敏感的市场将会很快做出回应。不难预测,如果下半年货币政策出现转向,很可能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速再次出现下跌。

  业内人士推测,基于保持政策稳定性的考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中国经济的指导性政策,至少在今年剩余时间内都可能如此。

  【央行表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在很多专家看来,货币政策正像一辆在高速路上急速行驶的列车,如果采取人为措施让这辆车紧急减速,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人仰马翻。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半年投资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信贷,下半年如果采取行政措施明显收缩信贷,很可能会导致下半年经济增速再次出现下跌。”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势头已基本确立。这张看似令人满意的答卷无疑与政府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分不开,但是硬币总有两面,货币、信贷的天量增长让市场对未来依然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示怀疑。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新增信贷已达7.37万亿,远超年初政府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下限目标5万亿元。有市场猜测下半年央行可能会对贷款规模进行管控,而央行已经启动定向票据,警告过度放款的商业银行。

  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建议,下半年政策应及时调整方向,在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调整“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报告中提到,“2009年下半年,资产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但通货膨胀可能姗姗来迟。”仍然艰难地在“保增长”和“防通胀”两个目标之间找平衡的货币政策,“很可能贻误最佳退出时间”。

  “一些常规的市场化手段不可能让目前的天量信贷得到控制。”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此态度明确。

  他进一步分析,年底广义货币M2的增速将接近30%,与名义GDP之间的缺口达到20个百分点,从世界经济史上看,这么大一个缺口后面一定有通货膨胀,中国也逃不出这样的规律。

  “货币当局的决策依据就是CPI、PPI两项重点指标,政策随该两个指标的动向而动,目前这两个没变,所以政策不会大调。”刘煜辉最终还是认为货币政策近一段时间不可能出现大的转向。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