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依靠什么重振消费者的消费胆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依靠什么重振消费者的消费胆量
2009年01月05日 15:18 来源:城市晚报 发表评论

  2008年北京社会调查显示,食品行业诚信度降到倒数第二,房地产业诚信度最低。而且2008年“社会诚信指数”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企业诚信大幅下滑。根据数据,6月份社会公众对政府、企业的满意度大幅上升,满意度分别达到88.7和79.1。但随后的三鹿奶粉事件,78.2%的消费者认为对其打击很大或非常大,这使得11月份调查的诚信指数全线下降。(1月4日《新京报》)

  衣食住行,人之常情,但现在看,衣食住行,两项不行。这不论对相关行业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个寒冷的数据。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拿出一系列举措,并且仍旧在筹划一系列举措,旨在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全面刺激消费。但其中有个关节点在于,要让大家有钱消费,先要让大家有胆消费。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社会诚信指数”正好说明问题——让消费者有钱也不敢消费的两大原因都在这儿了。

  敢于消费的两个前提就是,一,买得放心;二,光有钱不行还要有“闲钱”。一个住房问题就几乎挤占了消费者的所有消费计划,甚至挤占了未来几十年的购买能力。没有房子,没人敢乱花钱;按揭买了房子,又没钱可花了。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消费安全还不能保证,那么本来就不怎么宽裕的钱包肯定会捂得紧紧的。

  两个行业的问题是一个缩影,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政府的诚信始终高于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企业诚信缺乏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弊病。所以现在看来,要全面刺激消费,除了要让大家有钱花,还要让大家敢花钱,而要让大家敢花钱,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塑企业的诚信度。

  诚信是怎么丢的?除了唯利是图这个大前提,还有就是惯出来的。

  首先是被某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惯出来的。“唯GDP论”、“GDP崇拜”导致经济发展观的偏执和政绩观的扭曲,数据掺水是等而下之,即便硬邦邦的数据呢,背后也有对企业问题的宽纵和对问题企业的溺爱。整顿政风、不过度干涉市场、不过度干涉企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这是正途;但是疏于监管、过分庇护、无原则地宽容就成了骄纵。同时伴随的还有消费者的维权困难,维权成本高、代价大。使得某些企业更不把诚信当回事。但是发展到最后,受到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企业自身,而是地方经济,到头来也害了“GDP”。比如三鹿的问题曝光,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其实就算不取消,“免检”的信誉在消费者心中也已经自动取消了。

  所以,要恢复企业的诚信指数,就决定于对企业和商品的监管力度;要真正爱护企业,也在于加大对企业产品的监管力度。多年来,政府的诚信始终高于企业诚信,这也是政府通过加强监管,帮助企业恢复诚信度的基础之一。同时,建立一种群众监督与部门监管紧密结合、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是关键,让权力和权利不成为矛盾,让加强监管和企业自主发展不成为矛盾。

  踏入2009年的门槛,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诚信指数低,其实正是企业依靠诚信经营、货真价实赢得消费者的最好时机。寒冬将尽,必是春暖花开。(评论员 麦小迈)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