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书打折受偏爱 网络时代“季风”飘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网上购书打折受偏爱 网络时代“季风”飘零?
2009年02月17日 12: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家民营书店的求生,近来成为沪上文化界备受瞩目的事件。2月13日,季风书园终于正式和物业方签订新的租约,事件似乎有了一个“光明的结局”。季风书园的存亡为何引发关注?在市场的挤压下,它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事件引起的思考仍在继续。

  文化人吁请“保卫季风”

  “季风书园”,知名人文书店,坐落在上海市陕西南路地铁站,地上是繁华百年的淮海路。书园的董事长严搏非早年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哲学,后来辞了职卖书。11年间,季风在上海许多角落开出8家分店。陕西南路这家最早、也最有名。

  11年前,这处地铁店面的租金还不算高,在许多闹市书店难以为继时,这成了季风安处一隅的重要保障。前不久,10年租约到期,尽管拥有优先续约权,但现在的上海地铁空间寸土寸金,书园所能负担的租金,仅为物业方地铁公司最初预期价格的1/10。这家沪上“爱书人的精神家园”,骤然面临生死抉择。

  为将这家书店留在原址,沪上不少爱书人发出“保卫季风”的呼声。在方方面面的压力下——包括舆论压力、政府部门的干预、上海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质询,地铁公司将续约租金一让再让,最终仅为原租金的一倍多。“很不容易了”,严搏非承认。虽然这意味着销售利润彻底消失,他仍很满足:“关键是这个书店还在。”

  现在,严搏非用其他几家店面不多的盈利来供养陕西南路的季风书园。还能坚持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实体书店走向何方?

  在租约问题爆发前,季风已经暗潮汹涌。严搏非说,为了坚持人文立场,季风从不做盈利最稳定的教材教辅系列,也不重点推荐畅销书。陕西南路的季风书园年销售额比4年前减少了1/3。他认为,一方面是如今人们对思想、人文类读物的热情在消退;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网上书店的竞争。季风从不打折,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季风当成“样书陈列室”,只是抄下感兴趣的书名,回去用更便宜的价格上网购买。

  一位出版界人士分析,通常一本书的出版成本占书价的35%到40%,加上管理、发行等费用,到了分销商手里已是书价的63%上下,如果再打折销售,书店基本无利可图。他的话在严搏非那里得到验证:“我们平均进货折扣在64%左右,剩下年毛利润36%,按新租约付租金要用去19%,人员工资占14%,剩下的3%,要支付水电和行政费用,这还没有计算税收。季风基本上不赚钱。”

  严搏非告诉记者,跨国资本或风险资金的支持,使得网络书店可以“非理性”地把价格杀到最低。而网络书店巨大的销售量,也使其现金流能顺利循环,即便每年有5%至6%的负债,也无关存亡。这点“优势”,实体书店根本无法比。

  在网络书店的挤压下,不少地面书店已告死亡。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这些曾在京沪名噪一时的民营连锁书局,纷纷因欠款、欠薪相继关门,重复着惊人的相似命运。

  图书是定价销售的特殊商品,尽管近5年来平均书价上升25%左右,但同样面积的卖场,图书和一般商品的销售额仍无法相提并论。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新华书店还有自有房产,并垄断了占全国图书销售总量六成的教材发行,尚不用考虑生存问题外,其他书店若全按市场规律,都只好搬到郊外去了。”实际上,即使是体制内的上海新华书店,如今也在收缩门店。

  独立书店生存环境差

  有专家表示,独立书店生存环境恶劣是全世界普遍现象,连锁巨无霸让各国的特色书店都举步维艰。位于美国纽约市第五大街洛克菲勒中心的法国书店曾名噪一时,去年9月,几乎是因为同样原因被迫关张。

  但国内外仍有众多的独立书店成功屹立近百年,市场理性与民众阅读习惯给了他们相对更好的生存条件。美国有独立书店协会,在协会的帮助下,即使是20平方米的小书店,也能签下与连锁巨头采购价格一致的进货合约;欧盟不少国家实行图书定价制,拒绝折扣;台湾的诚品书店,则依靠不断稀释股份吸引富豪购买股权,并辟出专门的百货店面“供养”书店。“诚品已经开了19年,只有一个季度报表盈利,但仍成长为台湾知名文化品牌。”严搏非很羡慕。

  他吁请有关方面制定相应规则,尽量保护中小书店的生存。“一个行业应该有稳定的价格体系,由于价格紊乱,小店要存活就只能负债竞争。政府应迅速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不是在市场崩溃后再重建规则。”在上海,中小民营书店打折销售几乎已成行规,利润只能走钢丝。目前无法遏止的价格战,长久下去会不会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崩溃?严搏非不敢想象。

  “季风”应该反思吗?

  在一些旁观者看来,季风同样有值得反思之处。是否过于理想化而曲高和寡?在市场竞争中坚守文化阵地,是否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爱书没错,但开书店要有经济头脑,要尊重市场规律。”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表示,在此次租约事件中,地铁公司谋取最大资产回报无可非议。今天为保卫季风,通过舆论压力、行政力量敦促地铁公司这样的国企牺牲租金,换取社会担当。明天,我们又该怎么面对更多呼救的“季风”?

  租约事件中,大众的反应令人温暖,“季风关了,上海就直接沦为三流城市了”。在爱书人的眼中,季风应该继续作为上海的文化地标存在,与商业利益无关。他们说,无论香港还是纽约,许多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地带都有大书店存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没有书店,成吗?

  面对困局,严搏非并不气馁:“这个世界的进步,就因为有理想主义者的存在。”他为自己辩解说:“我们在经营上向来做得比较好,还是有一些办法的。”比如靠沙龙、电邮等方式和顾客保持联系,使志同道合的爱书人相聚,而不仅仅是和读者保持买卖关系。“对于一个从事文化事业的企业而言,只有坚持你的文化价值,才能真正拥有商业价值。”严搏非认为,这是季风存活并将继续存活的唯一原因。(记者 曹玲娟)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