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评论:银行是否“惜贷”决定经济放缓程度

2008年12月05日 08: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今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尽管美国的次贷危机没有直接重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机构,但对其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尚可。但从10月份开始,我国一些主要经济活动指标加速下滑,预示未来增长前景悲观。展望明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呈现疲弱态势:全球经济下滑,外部需求减弱,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显著下降;制造业产能过剩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下降;财富缩水,失业增加,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根据以上判断,我们认为2007年是我国这轮经济增长的峰值,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回落至8.2%。

  在经济形势出现恶化迹象之际,银行是否“惜贷”对经济能否迅速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10年前我国陷入通货紧缩,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实体经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增长乏力。当前,我国经济再次出现通货紧缩迹象,那么银行是否继续“惜贷”,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巨额的投资计划,钱从哪里来?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依靠银行信贷。因此,银行是否放松信贷对经济能否迅速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普遍出现了信贷紧缩的趋势。全球实际信贷增长率已经从2007年的16%下降到目前4%左右。我国央行已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管制,各家商业银行也对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但我们预期,明年银行信贷增幅会介于12%-14%之间。银行之所以不会大幅度扩张信贷,主要原因还是基于对明年信用风险上升的担心。

  2003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借股改和经济周期上升的东风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不良贷款持续“双降”,这其中固然有公司治理机制改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政府干预减少等因素的作用,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宏观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绩的提高。而面临经济周期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会不会有较大幅度反弹,能否经得住经济周期的考验还存在不确定性。

  我们通过对1996年至2004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研究发现,如果GDP下降1个百分点,则不良率会上升0.99个百分点。因此,从理论上,假设今年GDP下降至9.9%,则不良贷款率将上升1.98个百分点,按目前银行业30万亿贷款规模计算,则需要计提5940亿元的拨备,而今年所有上市银行业绩大概只有4500亿元左右。从明年来看,银行利差缩小、信贷增幅有限、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不良贷款拨备压力增加,两税合并利好因素已经落地,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银行业绩不容乐观,部分银行业绩甚至会出现负增长。一旦银行财务状况恶化必然会导致银行放贷意愿不高。

  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外需下降,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当时主要启动了以公路建设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在银行普遍“惜贷”的背景下,通过国债项目拉动银行信贷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即使在加大公路投资的情况下,当2003年经济周期开始上行时,仍然出现了“煤电油运”的瓶颈。可见,在经济低迷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既可以拉动内需,也可以在经济扩张时缓解经济增长中瓶颈的制约加快经济增长,同时对上述行业的信贷投入也成为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因此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当前超过2万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就是应对经济下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当然,也有一些投资主体实力弱、经济效益欠佳而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从财务角度看,银行信贷支持的可行性较差。因此,我们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更需要采取鼓励多种投融资方式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资金的积极性。(温彬)

编辑:高雪松】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