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新书父女合著 希望父亲晚年时能再次闪光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严歌苓新书父女合著 希望父亲晚年时能再次闪光

2010年07月08日 15:4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带着新书《铁梨花》,常年生活在国外的作家昨天又坐到记者面前。和近几年作品类似的是,《铁梨花》仍着墨于女人跌宕坎坷的命运和大背景下的人性纠葛;不同的是,这次书的封面上,除了“严歌苓”,还有另一个名字——“萧马”。原名严敦勋的萧马正是严歌苓的父亲,《铁梨花》是这对作家父女的首次合作。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读者可能熟悉萧马的《纸铐》、《破壁记》等作品。严歌苓坦言,非常希望父亲晚年时能再次闪光,让他仍然能感受到来自读者的反馈。《铁梨花》是萧马30多年前的作品,当时萧马希望为当演员的妻子写一个符合年龄和外形的角色,于是有了故事中集大善和大恶于一身的传奇女子“铁梨花”。

  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故事除了发表在一家电影杂志外,就只深深留在了严歌苓的心里。“我看完以后觉得心像是被砸中一样。一直很遗憾”。后来,机缘巧合,严歌苓操刀改编了父亲的作品,《铁梨花》从4万字的剧本变成了如今16万字的长篇小说。

  在严歌苓看来,父亲那一辈的作家身上都带有很强烈的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他们的作品都带有很深的对国家、民族走过的路的沉重反思。他们的理想主义在作品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严歌苓认为,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很难成为一个作家,“就算他不为国家民族忧患,也会有一些别的,比如个体的痛苦”。而严歌苓自己的忧患意识则和父亲类似,甚至两人还相互分担,“不过我们这一辈人会比父辈更宽恕。”

  如今的严歌苓在当代华人作家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不过严歌苓却透露,尽管有一个作家父亲,但小时候却没人认为她能当作家,“我小时候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看书也没长性。后来开始写作了,父亲也觉得我写不下去。”在赴美留学之前,严歌苓并没有真正学过写作,不过,父亲的藏书却是她最好的学校和老师,“当时可以找到的经典作品我家基本都有,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除了藏书之外,父亲对音乐、绘画和建筑同样研究颇深,而这些也都使严歌苓耳濡目染。

  严歌苓坦言,尽管父亲从来没教过自己该如何写作,但作为第一个读者,每当看完严歌苓的作品,父亲总能给出最一针见血的评价,直指严歌苓最心虚的地方。

  “我的第一个作品是童话诗,父亲就告诉我要先学会写大白话;后来《人寰》得了大奖,父亲说的确是写得很好,但太理性了,所以我后来又写了写实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严歌苓说,尽管也会有读者觉得这些作品太通俗,但她还是决定“多听爸爸的”。而父亲给越来越忙的严歌苓最新的一个忠告是:要在喧嚣中沉下去。当被问到自己是不是父亲心目中最好的中国作家时,严歌苓爽朗一笑,“肯定也是最好的之一吧!”    (记者王雯淼)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