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1900年革命党人发动惠州起义

2011年09月08日 18: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00年革命党人发动惠州起义
图: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同年惠州起义爆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00年革命党人发动的惠州起义 

  马长虹

  惠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较大规模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的影响是深远的。惠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离开中国到了日本横滨。在日本的同情中国革命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次轰轰烈烈的起义,很佩服这些为反清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其中日本人宫崎寅藏在1901—1902年间就写过一本自传体的《三十三年落花梦》一书,他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通过此书,更清晰地了解孙中山先生本人和他所进行的反清革命。于是他在书中非常引人注目地断言:孙中山先生将来一定会是“中国未来的杰出领袖”。

  自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兴中会准备发动一次新的反清武装起义。1900年1月,陈少白受孙中山之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成为最早宣传反清革命的报纸。按照孙中山的指示,杨衢云自横滨到香港参加起义筹备,总机关就设在报社三楼;郑士良则积极联系了惠州、潮州、嘉应各属会党及绿林首领黄福、黄耀廷、江恭喜、梁慕光等,随时待命。

  1900年6月,孙中山自横滨到香港,准备潜入内地领导起义,但因港英当局尚未解除对他的驱逐令,因此不准他登岸,只好在一叶小舟中召集郑士良、陈少白、谢缵泰、邓荫南、史坚如、李纪堂等举行了军事会议,确定这次起义的主要目标仍在夺取广州,但发动的地点改为广州、惠州并举,广州为正军,惠州为旁军。他指示郑士良率会党领袖赴惠州准备起义;史坚如、邓荫南等赴广州组织机关;杨衢云、陈少白等留港接济饷械,李纪堂担任财务主任,总管经费。

  孙中山自己则辗转赴台湾筹备饷械,择机潜入内地指挥。

  筹备饷械

  起义是项花钱的事业,要买枪、买粮、发饷,事事要钱。筹备饷械有时比起义行动本身更为艰难。据事后统计,惠州起义一共耗资十万元,在香港与孙先生初次见面的李纪堂,捐了两万元,还有一个日本人捐了五千元,其余都是孙中山和他大哥孙眉筹措的。

  万没想到的是,作为正军的广州方面,虽然运动军队及绿林的工作颇见成效,但军械却迟迟难以运到,只好放弃举事,择期再动了;惠州方面却因风闻清军有围攻企图,不待正式命令下达,就于10月6日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因此而常被称为“惠州起义”,三洲田是义军的集结地。

  郑士良选择三洲田作为据点是有道理的,此地是惠州府属下归善(即惠阳)县的一个村庄,位于大鹏湾北五英里,距香港新界东部边界不到十英里,便于得到孙中山来自海上或香港的增援。郑士良是归善当地的客家人,且有很深的三合会背景,招募的义军多为惠州的客家人和三合会员。义军从三洲田出发,向西不到七十英里即可抵达最终的攻击目标广州。

  消息外泄

  郑士良在三洲田集中了大约六百人,并通过一个广州军官购买了一些武器,但僧多粥少,总共也不过三百支来复枪,每支枪三十发子弹。夏末,他们已经控制了所有山口,突击队也准备就绪,只等孙中山一声令下了。

  但是,孙中山的筹措饷械活动极为不易,万事未备前,不敢贸然下达起义命令。军粮日渐匮乏,郑士良只好暂时将部队分散,仅留下八十人守大寨。

  但是,革命党人在惠州地区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甚至有谣传说,有一支“数万人”的队伍,运入不少武器,在三洲田地区掘壕据守。这可不是小事情。

  考虑到这支队伍已经占据险要,且有当地农民的同情,代理两广总督德寿反对大张旗鼓地围剿,主张步步为营地徐徐推进,对义军形成包围后再一举歼灭。

  水师提督何长清率几千士兵从虎门出发,进驻今天已闻名遐迩的深圳,这里位于三洲田西南二十英里处,与新界隔河相望,既能迅速向义军发动攻击,又能守卫边界,防止义军在边界制造事端,使对岸的英军卷入进来。在西北面,一支陆军部队占据了归善和东莞之间的交界处,另一支部队则从潮州调到义军防区以东的海丰一带。坐镇惠州指挥的陆路提督邓万林,派兵在镇隆和淡水封锁了义军向东北方向的退路,同时,巡逻船受命在靠近骚乱地区的海面上警戒。

  起义爆发

  发现了清军的步步进逼,郑士良急电正在台湾的孙中山,要求赶紧把军火运来。孙中山得报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在台湾的各项准备还未就绪,于是电令郑士良先将起义队伍分散,避免同清军接触。但郑士良认为,只要能把军火运抵广东沿岸,他就可以将义军引向成功。

  孙、郑还在电报往返时,情况已经起了变化。水师提督何长清的先头部队约二百人占领了距三洲田不足八英里的沙湾集镇,派出的轻骑侦察兵甚至到了义军营地附近。郑士良的副将黄福不知道孙中山有让部队先行分散的命令,眼见敌人逼近,决定先下手为强,率领八十人的队伍对沙湾发动了攻击。

  惠州起义就此爆发。义军虽然人数不多,却攻势如虹,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毙敌四十,俘敌三十,缴获了他们的枪支和几箱子弹,还将俘虏们的辫子统统剪掉了。

  弹药不足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战斗已经打响,孙中山立即批准了起义计划并加紧筹措军火。此前不久,为支持菲律宾解放运动,孙中山曾为菲律宾独立军代买过一船军火,后事未成,军火也没用上。现在惠州起义爆发,孙中山就征得菲律宾独立军同意,先借这批军火应急。

  没想到的是,派去提取军火的人在仓库里只看到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原来,日本军火代理商中村弥六,鲸吞了独立军购买军火的专款,用废铁冒充了军火。

  但义军的进展却意外地顺利,10月6日占领沙湾后,他们得到了从邻近城镇来的千余士兵的补充,然后挥师北上,向离惠州城不到十五英里的镇隆推进。尽管许多战士仅仅装备了梭镖,但义军还是击溃了一支清军并占领了该城,缴枪七百条,算是一次重大胜利了。

  义军在博罗和惠州城的支持者也投入了战斗,从甘蔗地里向南援的清军发动攻击,并围困了这两个城镇。如果惠州城陷落,那通向广州的门户就打开了。因此清军倾全力防守惠州和博罗。

  武器弹药不足的义军并未恋战,而是按照孙中山的新命令,放弃了向西进攻广州的计划,调头向东北二百五十英里外的厦门前进。

  孙中山的这一新命令,也和解决义军的补给有关。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从那里更易得到来自台湾的支援。

  弹尽粮绝

  迟迟得不到海上补给的义军,一路上秋毫无犯,只满足于得到刚好够用的粮食,以及尽可能多的武器。因此,人民到处都对他们表示友好,还有几千农民加入了队伍。

  义军一路连败清军,在从永湖向白芒花开进时,他们只有一千支枪,却打败了五六千人的清军部队,俘敌数百人,缴获了五六百支枪及大批弹药,并占领了白芒花。归善的农民热烈响应,义军很快人数过万,沿着东江的支流西江流域向东推进。

  义军高擎的旗帜上写着斗大的“郑”字和“孙”字,还有“保洋灭满”的口号,这与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宗旨完全不同,因此起义并没有引起外国人的恐慌。孙中山还特意派人给郑士良带去了一面革命旗帜——陆皓东烈士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使这面旗帜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在青天白日旗的引领下,义军向福建边缘艰苦跋涉,在崩岗墟击溃了七千人的清军,但由于缺乏子弹,无法全歼敌人。粤东山脉人烟稀少,穿越不易,清军却可以逸待劳地阻击他们。

  10月20日,义军抵达归善东面的三多祝,离遥远的厦门尚有一百五十多英里,但他们再也走不动了。长途行军还要战斗,几乎耗尽了他们的弹药还有粮食,这时的队伍已有两万之众,却没有什么补充给养的机会。

  起义失败

  孙中山在台湾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各种筹措粮饷和军火的方案总是功亏一篑。弹尽粮绝的义军遭到了越来越多清军的攻击,已获战场专断授权的郑士良,下令部队解散。

  在广州的史坚如不知道惠州起义已经失败,还在想办法配合义军的行动。他和哥哥变卖了他们继承的约三千元财产,购买了几百磅德国甘油炸药。这些炸药都是邓荫南和其他几位同志从澳门或香港走私来的。史坚如挖了条地道,将炸药埋到了总督府地底下。

  10月28日清晨,一声巨响从总督府传来,墙倒屋塌,六个人被炸死了,但总督德寿却幸免于难,只是被从床上震翻在地。史坚如不幸被捕。清吏软硬兼施,想让出身仕宦之家的史坚如供出同党。他们对史坚如严刑拷打,施以烙刑,甚至拔去了他的手指甲和脚趾甲,但他毫不动摇,拒绝在四十名嫌疑人中指认同谋者。11月9日,史坚如被砍头了,牺牲时年仅二十一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