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通讯:父子两代消防兵 守护布达拉宫

2011年09月11日 12: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布达拉宫一角。中新网记者 王红纲 摄  


 

    布达拉宫里精美的壁画。中新网记者 王红纲 摄  

  中新社拉萨9月11日电 题:父子两代消防兵 守护布达拉宫

  中新社记者 应妮

  耸立在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群建筑。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珍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奇珍异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然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经不起任何一起火灾的侵袭。整个宫殿为土木石碉楼结构,耐火等级相当低。与此同时,殿内2000余间房屋内存放着大量的经书、唐卡、锦缎,火灾载荷大,防火难度高。

  “一个飞溅起的火星,一个忘记拧灭的烟蒂,都可能毁了这座雄伟的宫殿。”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使命就是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保证不发生一起火灾。现年60岁的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琼达就是从消防大队走出来的老人。

  1984年6月布达拉宫强巴殿因电线短路失火,时任拉萨城区消防队灭火队长的琼达马上赶到火灾现场。“当时扑灭火灾主要靠水,但是当时布达拉宫没有水,消防设施特别差;最后是依靠群众在布达拉宫的阶梯上排队串起长龙,端水灭火,用了3个多小时才把大火扑灭”。

  因为这次火灾,布达拉宫消防班于当年正式成立。随着消防任务的不断加重,2003消防班升格为中队;2005年又发展为大队。

  根据有关消防规定和检查结果,消防班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和午间、下午18时每日两次的巡查制度及详细的防火灭火方案,会同布达拉宫管理处,建立健全了布达拉宫管理领域的消防安全保卫制度。他们及时为布达拉宫添置了22个消火栓、425个大型灭火器、497具小型灭火器,在防火重点部位添置了20支水枪、24盘水带。

  1989年到1994年的一期维修工程,中央投入资金5300万元人民币,对殿堂内110多个项目进行了加固维修,基本排除殿内重大隐患;2002年至今的二期大修中央安排资金近2亿元,解决了地基加固、屋面漏雨以及壁画修复、安防、给排水等问题。在中央不断投入资金的背后,是布达拉宫人的无私奉献。

  执勤、巡查几乎成了消防队员工作生活的全部内容。一年四季,每天天不亮队员们就起床,打扫庭院;等朝佛信众上来了,又忙着协助维持秩序,查看是否携带火种;早饭后,等观光游客又上来,就开始一天的巡查、执勤。晚上的巡查,熄了酥油灯,若是灯芯有烟,得掐灭;用手触摸香炉内的香灰,若是有余热,得浇熄;电灯未关,得断电。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队员们一身汗水一身灰。

  佛殿内供奉的大量酥油灯更会聚集大量热量,极易导致木梁、帷幔等可燃易燃物碳化引发火灾;信徒手持酥油灯入殿供奉更是成为“流动的火源”,增加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一边是千百年来朝佛信徒沿袭的传统习惯,一边是随时可能吞噬世界文化遗产的严重火灾隐患,如何在尊重宗教习俗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隐患,布达拉宫消防队员为此做了很多功课。

  琼达介绍,首先从香灯师做工作,用试验让他们意识到火魔的可怕,“我们挂个哈达,然后手持明火的酥油灯走过去,一旦碰到之后,这个可燃速度是怎样的,他们有了很直观的感受”;同时,消防官兵们还尽力“引经据典”:公元17世纪时,布达拉宫就有“帕巴拉康殿夜间只点一盏大酥油灯且须专人看护”的防火规定。在取得了布达拉宫内僧人的理解后,再配合僧人利用各种时机向广大朝佛群众讲解消防知识,他们的做法逐渐赢得了僧俗群众的认可。

  帕巴拉康殿的千盏酥油灯成功搬迁到了山脚下专门供奉。同时,记者在布达拉宫殿内参观时,看到信徒们已经是手持酥油袋或酥油桶向酥油灯里添加酥油,流动的火源问题得以最终解决,“这是我们近十年的工作成果”,琼达感叹。

  让琼达更为欣慰的一件事是自己的小儿子罗桑念扎在2005年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成立时,来到了他曾经奉献过的地方。

  “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消防兵,我感到很自豪;子承父业,前赴后继我更感到骄傲。看着父亲日夜为布达拉宫操劳了整整23年,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神圣的事业延续下去。”在他看来,即使文物古建筑被盗的话,都还有一丝找到的可能性;但是万一发生火灾,只能看到灰烬,就什么都没了,“如果我们有一丝马虎,就会成为一个千古罪人”,小伙子恳切地说。

  而从1984年之后的27年间,布达拉宫再未发生一起火灾。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