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谈郭美美:媒体不应成为“丑陋”狂欢的天堂

2011年09月15日 08: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一个文化消费时代,眼球经济大行其道,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选择价值观的权利,但是,作为文化载体的传媒,不能不讲价值观,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失去伦理底线

  12日,某时尚杂志专访郭美美并拍下时尚写真,成为网络上的焦点话题。网友们众说纷纭,反对者声讨杂志缺乏道德底线,帮“全民公敌”郭美美炒作;赞同者则认为,丑闻真正的主角并不是郭美美,拿郭撒气也不能占道德高点。(《南方日报》9月13日)

  郭美美以“一己之力”,引发了人们对慈善事业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追问,从这个角度说,她是有“贡献”的,虽然这绝非郭美美的本意。但就郭美美本人而言,谎话连篇、云山雾罩、恶意炒作、不择手段上位,已经成为一个典型负面人物。对于这样一个逆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上的娱乐人物,她的走红,恰恰暴露了我们社会传播生态的问题。在事实还没完全大白于天下的时候,郭美美依然是个“烫手山芋”,谁碰谁倒霉。8月初,郎咸平主持的《解码财商》对她专访,获得恶评如潮。郭美美一心进军娱乐界,就连擅长炒作、炒作成为暴红潜规则的娱乐界,也避之犹恐不及,没想到,还是有媒体愿意成为其炒作的帮闲:“某”时尚女性杂志便是。

  郭美美与其母亲,不择手段炒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在此,我不屑予以置评。在传媒大行其道的时代,一个人要想爆红爆紫,无法不借力传媒。传媒本身除了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监视环境的功能之外,还有两个功能,那就是提供娱乐、发展经济,传媒本身也是经济的一个重要主体。但是,不是什么生意都能做,违法或者违反社会道德,必然招致公愤。传媒本身具有社会示范的作用,如果率尔操觚、没有底线,将会起到非常恶劣的误导作用。在我看来,这个“某”时尚女性杂志,将郭美美作为封面人物,就是片面追求点击率、不顾社会公众感受的恶例。

  对郭美美这样的一个公众人物能不能采访?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采访是为了追求真相,而不是追腥逐臭。采访是为了还原客观真实,不能亦步亦趋,被人牵着鼻子走,放大负面形象照样可以牟得大利的负激励动力和效能。该女性杂志的专访,不过是文化帮闲,哪怕它是以批评的伪姿态来进行的。作为封面人物,或许郭美美的确不丑,但附着在形象背后的道德导向价值,就可以有意忽视吗?如此,除了经济价值之外,杂志的文化价值又何在?

  红会的瑕疵令人遗憾,郭美美的道德污点同样令人憎恶。不惜手段上位,以负面形象爆红依然有市场,这或许是不健康的传播生态造成的。在一个文化消费时代,眼球经济大行其道,一些商家就看重了这一点,挖空心思地制造卖点,迎合庸俗的接受心理。于是,一些甘为道具的各色人等便粉墨登场了,郭美美不过是其中一位。对此,或许我们不必多加置评,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她自然有选择价值观的权利,但是,作为文化载体的传媒,不能不讲价值观,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失去伦理底线,为文化苍蝇们的表演提供秀场。

  裸奔肯定能够吸引眼球,一个女人的裸奔,可以成为媒体追腥逐臭的焦点,并且,可以换得大把的钞票。但裸奔背后的道德之失,却是社会之病。脆弱的价值体系,如果缺少良好文化的维护,缺少负责任的护卫者,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媒体不应成为逐臭的文化酱缸,成为蝇蛆们狂欢的天堂。余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