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祭孔”寻根,发掘民族的文脉

2011年09月30日 10:3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28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62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日子,全世界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以及有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都会举行非常隆重的祭孔大典,来纪念这位先贤,今年也不例外。

  近年来,从报端、网络、电视等媒体上皆可看到诸如“祭孔大典”、“祭黄帝陵”、“祭炎帝陵”、“祭大禹陵”等新闻。组织类似大型的祭祖活动,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还有官方民间共同组织的。无论是祭哪位先祖,都向我们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国人越来越看重自己民族文化的根脉,试图在寻祖认宗的过程中,去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中华民族,发掘这个民族的文脉支撑点。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民族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对自我的重新定位,以健康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历史,从而以更高、更远的目光放眼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祭祖也好,推崇国学也罢,都在提醒我们要敬畏历史。

  遥想数十年前,“打倒孔老二”、“破四旧,立四新”甚嚣尘上,所有沾着些古气的东西,一股脑儿都成了“封建余孽”,必先除之而后快。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的思想也在一次次的激烈碰撞中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在意识到本民族文化可贵的同时,国人向自己的传统文化投去了更多关注的眼光。

  如果说前些年的“国学热”还带着些作秀的色彩,而倡导者也往往局限于个体,“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那么,在这之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普查、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措施,就是从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给予肯定和重视,对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来说不啻久旱甘霖,也让无数曾经为此付出过心血与汗水甚至生命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财富是独特而珍贵的,它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只有本民族正视并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以一颗虔诚感恩的心来面对,而不是一味批判、弃若敝屣,才能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历史曾无数次地证明,时代思潮必将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如今这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文化寻根潮”彰显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焕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在富民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若能真正尊重传统文化,寻回自己的根,那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幸事!胡胜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