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探访晋朝大孝子墓地:父母离世守孝六年

2011年10月31日 15: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探访晋朝大孝子墓地:父母离世守孝六年
     深圳沙井,黄舒的墓地就在工厂与马路相隔的地方,每天有不少外来劳务工从这里经过。南都记者陈以怀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摘要:一溜儿带着水滴的青菜摆放路边,“自己种的,一元钱一把。”小贩大声吆喝;卖甘蔗的操起一根一人多高的甘蔗,随着刮刀上下来回梭动,甘蔗屑飞舞开来;更有旁边工厂传来的轰鸣机器声……

  公务员打骂父母事件,可看作是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伦理规范方面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王荣

  一溜儿带着水滴的青菜摆放路边,“自己种的,一元钱一把。”小贩大声吆喝;卖甘蔗的操起一根一人多高的甘蔗,随着刮刀上下来回梭动,甘蔗屑飞舞开来;更有旁边工厂传来的轰鸣机器声……黄舒老先生如今常年累月就生活在噪音灰尘环境里。这里是宝安区沙井街道新和路步涌工业区,黄舒的墓地即在路边。黄舒何许人也?恐怕老深圳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晋朝孝子,当地乡贤,深圳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历史文化名人。

  父母离世共守孝六年

  “晋朝大孝子?沙井还有这么一个名人?未曾听说耶。”昨日上午,由沙井街道宣传文化办工作人员程建带路,方才找到黄舒墓地,墓地有一官印状碑帽,高56厘米,宽70厘米,上刻“晋钦旌孝子始祖考乡贤参里黄公之墓。”按照字面意思,黄舒当时乃是“国家级”的孝子,并非小范围内闻名。

  黄舒,字展公,家镜贫寒,父母躬耕为业,没钱上私塾,天天和父母在田地干活。据说黄舒每天给父母端茶倒水,且从没有过一丝怨言。干活也是不偷懒,回到家里,一定是穿戴整齐侍候父母吃饭。黄父死后,身为儿子的黄舒背起篮筐,为父亲运土造坟。安葬毕老父,他在坟边搭建了一方草棚,为父守孝。白天照样劳动,晚上则住在草棚,放声痛哭,惊天动地。起初,乡邻们以为他做做样子,孰料他动真格,守孝三年整。其间,不食肉,不饮酒,每天一瓦罐稀饭。“久之,形容枯槁。人劝其还,哭而弗答。”

  三年守孝期满,不几年,老母亲也追随父亲而去。黄舒在原地再次搭起草棚,为母亲守孝三年。在那个朝代,虽有规定父母去世后必须如此,“生养殁哀”,但真正落实到实者几乎没有。

  后代特意为黄舒建牌坊

  上述并非野史,有史料为证。《崇祯东莞县志》最先为黄舒立传,《康熙东莞县志》全文转载照录。文曰“晋黄舒,事亲至孝。家贫……”后者县志转载此传时,还附上明代新安县知县邱体乾手书的一本赞文。

  尽孝守孝事迹传开,地方官府整齐材料,上报朝廷。皇帝下诏,予以表彰,赐给黄舒“孝子”荣誉称号,并将其居住的地方名曰参里,旁边的一座山也跟着沾光,改为参里山。

  黄舒究竟活了多少年,有无子女,后人有无给他守孝三年,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如今,黄舒的墓地竖有四块石碑,分别是明清文化名人以他为题材撰写的歌功颂德诗文。时过境迁,今天再去寻觅关于这个大孝子的纪念踪迹,除却墓地,还有几处地方: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村黄氏宗祠。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不少老人在打牌消遣,问及黄舒此人,老人们说大致知道一些,但他们这支黄姓先祖系从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迁徙而来,虽与黄舒非同一始祖,但其先人鉴于其影响力,在清朝年间建起这间祠堂时,特意为黄舒建了牌坊。“都是黄姓人,有这个名人,脸上有光。”

  如今偶有人前来祭拜

  黄舒墓地如今被列为宝安区级文化保护单位。而在2001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茅草丛生之地,墓地淹没在荒草中,无人得知,每天匆匆走过的路边,沉睡着一个1700多年前的大孝子。

  发现此墓,程建功不可没。2001年夏天,程建和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的专家彭全民来到沙井步涌村走访,快要离开时,他问起黄舒墓地一事。时任村支书江炳球想了想,说村里有个黄公墓,属于无主墓,不知道是不是。一行人于是来到步涌工业区,拨开一丛丛杂草,一座古墓呈现眼前。稍稍擦拭,碑文隐约可见“晋钦旌孝子始祖考乡贤参里黄公之墓”。就是它了!找得好苦!

  发现黄舒墓的第二年,沙井街道出资15万元,简单修葺墓地,刻了石碑,列为保护文物。

  德乃人之本,孝乃德之先。虽然不为外界所广为熟知,但还是偶有人前来墓地祭拜。东莞大朗镇松树山的黄氏族人更是视黄舒为其先祖,每年清明节前来祭拜。前几年,宝安区关工委主任温介平带着一帮学生来到,让学生们现场接受孝道熏陶。

  1700多年的当朝第一孝子,如果得知深圳屡屡发生子女不孝之事,不知作何感想?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陈铭 南都首席记者王莹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