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谈“党史读物”为何热销:故事生动 全面客观

2011年12月23日 15:0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谈“党史读物”为何热销:故事生动全面客观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公款摊派,一本装帧朴素的“党史读物”仅仅依靠市场零售,上市仅8个月,竟然卖掉37万册纸质版和15万册电子版,并成功打进国际市场——毫无疑问,《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创造了历史。

  “这本书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就是两点:一是有针对性,二是方式对头。”本书主编、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说,“所谓针对性,就是对国内外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解答,对敏感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以直面历史的态度取信于读者;所谓方式对头,就是要讲故事,以史带论,生动活泼。”

  近些年,由于工作关系,谢春涛和外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有大量接触和交流,他发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趣日益浓厚。

  对许多西方人而言,中国是个谜,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更是谜中之谜,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会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中华民族解放和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为什么同样犯过错误,中国共产党却没有像苏联和东欧共产党一样丧失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究竟靠什么取得了今天这样惊人的成绩?

  谢春涛说:“其实,不仅仅是西方人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很想知道为什么。好像说起来,大家都能说出一点儿,但真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讲明白,讲得能让人接受,还真不容易。”

  就拿其中一个问题来说,“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本书是这样解释的:“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正确对待所犯错误。”谢春涛说,在党的历史上,“大跃进”和“文革”是不能回避的严重错误,“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还是想把建设搞上去,只是急于求成,又缺少经验,好心办了错事。但犯了错以后,坦诚承认,深刻总结教训,这样的态度就能得到人民的谅解。”本书中,类似这样的坦率、真诚、客观的分析比比皆是。

  谢春涛说,“所以讲党史要全面,如果我们只讲成功的方面,而犯错的方面我们不提,读者就不会认可,他觉得你不客观、不公正。”

  翻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你会发现,书中引用的西方政要、记者、学者的言论数量之多,在一般党史读物中是少见的。从司徒雷登、艾奇逊、李侃茹到基辛格、费正清、白修德,他们都成了故事的讲述者和评论员。这些来自西方的声音,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而且带给读者不同的视角,启发读者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看、这样说”。

  与一般党史读物严肃甚至呆板不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风清新朴实,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历史的脉络,在亲历者生动的讲述中,历史现场仿佛重现眼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但以往读者只是从中央文件和会议报道中有所了解,而决策的具体经过以及当时中国领导人的思考,从专业学者到普通群众,大都知之不详。本书对此做了极为详细的描写,很多史实是第一次披露。这就使得这本普及性的理论读物具备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用生动的故事讲党史,根据问题讲党史,全面客观地回顾党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真正吸引读者的目光。”谢春涛说。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英文版首发式引起广泛关注,目前,该书德文版、韩文版、土耳其版均已与合作方签订版权输出合同,俄、法、西文版已与合作方达成合作意向。正如德国汉学家南因果所说:“这本书或许可给作为学者的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我们的任务不光是撰写面向小圈子的专业文献,还应该面向大众普及关于中国的知识,特别是在那些话语权已被似是而非的主流媒体所垄断的领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