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鉴宝类节目刺激盗墓欲望 文物价值庸俗化引关注

2011年12月23日 15: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秦毅

  近年来,由于电视鉴宝类节目的渲染,人们对文物市场价值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有意无意地刺激起某些人盗掘陵墓致富的欲望。有市场就有贪婪,或许正是荒坟野冢中石像生等文物市场价值的不断攀升,才让这些人经不起诱惑,以身试法干上了盗掘的勾当。只可惜这种“文物价值”说白了就是市场价值,当文物连同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一起沦落为可兑现的商品时,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已经失衡了,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已被“市场价值”打翻在地,成为了货币的附庸品。

  在文物市场价值张扬的背景下,仅从文保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陵墓保护的“马太效应”明显存在:越是能吸引游客、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陵园,越是保护得很好,甚至一砖一瓦都会以标牌等样式彰显出来;而游客罕至的陵园,门前冷落车马稀,有价值的文物成为没妈的孩子,人们吝啬地收起关爱,一些陵园被盗掘的悲剧便在此埋下了伏笔。

  但是,切莫轻易地把陵墓惨遭毒手的板子统统打在相关文物管理部门以及执法人员的身上,仅仅指责他们保护不利、监管不利、惩处不利,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加强管理无疑是应该的,但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均衡价值认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更为重要,因为地下文物不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而是全民的,每个人都有保护的责任。

  在习惯于用价签衡量价值的现实社会中,在人们聚焦于“看专家给出的市场参考价格”这类电视鉴宝节目时,在不知不觉中,对文物价值的认识日趋失衡,文物保护也难以落到实处。要知道,文物的价值是不可单纯用金钱计价的,即便是一面锈迹斑斑的古代铜镜也是不可再生的,因为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让千年前的工匠为我们再打造一面。用货币衡量文物价值的潜意识实际上也于无形中助长了盗墓行为。因此,在严惩盗墓贼的同时,参加电视鉴宝类节目的专家们也需反躬自省,检讨自己的文保意识是否缺失,而不可为了追逐一己名利而将流传千古的文物价值消解、庸俗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