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蒋采苹的重彩世界:明亮的眸子照见人物内心(图)

2011年12月23日 17:4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蒋采苹的重彩世界:明亮的眸子照见人物内心(图)
宋庆龄的中年时期 蒋采苹 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蒋采苹是一位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家。她自大学时代的《母子图》入选1957年的全国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开始涉入画坛,至1970年代末进入收获期,1990年代臻于高峰。她笔下的人除黄遵宪、秋瑾、孙中山、宋庆龄、叶浅予外,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但在蒋采苹的人物画中,通过那明亮的眸子照见着人物内心世界的明丽,就像蒋采苹自己的眼神里闪现的对真、善、美的渴求。她赋予《台湾排湾族新娘》公主、皇后般的造型,《阿美族姑娘》则强化其山姑的朴实与纯真,而《戴银冠的苗女》则突现着那银冠的文化象征意味,后者的对称格局和纯化的色调不仅显示了画家对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材料的新突破,也昭示出寓意性和现代感的追求,这在她的花卉作品中有着更充分的体现。

  蒋采苹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之后长期于母校任教,曾任工笔画室主任,是工笔画教学挑大梁的人物。她在1987年召开的当代工笔画学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学会副会长,又使之成为致力于工笔重彩绘画事业的美术活动家。蒋采苹于1998—2000年受聘为文化部教课司主办的中国重彩画高研班主持,2001—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导师,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重彩画工作室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长。此间,我们有过交谈,她太想在这艺术创作盛期辞去社会教职,但她还是走上了讲台,培养重彩画梯队已经成为她的责任。她时时感到不足,便读史、读论,像学者型的艺术家那样写了不少论文。社会奉献、教育实践或许占去了蒋采苹太多的时间,但也许又使之成为以作品来证实其艺术理想的动力。

  进入1990年代,蒋采苹的一幅《筛月》以其独特的诗思、纯化的色调引起了不知多少观众的共鸣,然而在画家自己心中唤起的则是与年龄渐老的同构性联想,是那苍老的美隐喻的另一种生命的辉煌。从此,这成为她挥之不去的情思,又在一系列老芭蕉或新老芭蕉对照的画面上溢出,她也在以物比兴、物我两忘的传统文化层面上展开了那潜在的花鸟画思维的才智,而且又将丰富的造型提炼为抽象性的结构和语汇,将丰富的色彩概括为纯化的色调——黄调如金,白调如银,红得热火,蓝得深湛,把情感的倾向性通过色彩独有的视觉感应突现出来,为重彩花鸟画的现代性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回答。如果我们注意到她在花卉和人物中背光的微妙处理的共性,那光源使人想到了佛光,她仿佛像佛弟子崇敬佛祖那样将这光投射于她酷爱的平凡人物和普通花木,这光源自她那颗崇尚真、善、美的灵魂,源自她苍老复青春的心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