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木刻新年画的时代风貌:内容方面多革命题材

2012年05月25日 13:1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儿童劳军》 张仃

  《工农模范北海游园大会》 李可染

  《社会主义建设》 力群

  胡桂林

  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其历史已逾千年,它表达了人们庆丰收、过新年的喜悦之情,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本文主要说新年画,什么是新年画呢?顾名思义,它是相对传统老年画而言的。美术史大多按公元1949年画一条线,之前的年画,绝大部分是传统老年画,之后,都是新年画。新年画的特点最鲜明,它继承了传统年画的吉祥喜庆和匀称饱满的画面形式,内容方面则大都是革命题材。

  早在抗战时期,新年画与新秧歌、新民歌同时出现。新年画密切配合了当时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及时反映了群众的生活,指导了他们的斗争,教育和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地的画家们继承和发扬了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大量创作印刷新年画。它反映了解放区的新的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合作化运动、拥军爱民运动等。这一时期的新年画作品主要有胡一川的《军民合作》、《开荒生产》,彦涵的《保卫家乡》、《春耕大吉》,罗工柳的《一面抗战,一面生产》,陈铁耕的《抗日人民大团结》,杨筠的《织布》。至今留给人们深刻记忆。力群反映大生产运动的《丰衣足食图》,邓澍表现边区扫盲运动的《学文化》,以及沈柔坚的《庆功图》、洪波的《参军图》、施展的《新年劳军》、力群的《人民代表选举大会》、彦涵的《开展民兵爆破运动》、莫朴的《互助生产图》、李书勤的《组织起来》等。由于年画内容变了,就不可能全面沿用旧的形式,根据地的画家向为群众所熟悉的年画形式学习,按照内容的需要,加上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艺术种类,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红色年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重大变革,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以及文学艺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具体地说,作品的内容要积极向上,面向大众,为大众所能欣赏,表现形式要有民族特色和气派。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普及的美术形式如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成为优先发展的品种。毛泽东百忙之中亲自批示文化部发表的文件《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可见,当时国家领导对新年画的重视。反映新生活、新气象年画创作的开展,集中了很多知名艺术家热情参与这类形式的创作。一时间,新年画运动在全国兴起。1950年3月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年画座谈会,对新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初步的探讨;作为美术家比较集中的上海,则在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布后不久,就召开了具有动员性质的年画创作会议和年画出版会议;而在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布之前就已发动新年画创作的杭州,在元旦就率先举办了有近100名作者参加的“新年画展览”。

  在这一运动中,老解放区的画家自然是首当其冲,满腔热情积极主动。一些来自国统区的艺术家面对新的政治体制和新的时代要求,也积极迎头赶上,一改往日轻视年画的倾向,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不管他是油画家,还是国画家、版画家、漫画家,不同画种的画家都踊跃参加新年画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美术创作特点。他们不管以前在艺术理论与表现形式上有着何种各种不同的偏爱和作风,都能抛弃旧的内容,转过来描写劳动人民,歌颂新社会的事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侯逸民与邓澍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李可染的《工农模范北海游园大会》、叶浅予的《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石鲁的《幸福婚姻》、阿老的《中朝部队前线胜利欢歌》。从历史的和艺术的角度去审视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的新年画运动,不管作怎样的认识,都难以否定它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新年画运动所采取的发动、组织、宣传等一系列的方法,以及这一运动对当时画家艺术观的触动和影响,都深深波及后来的美术运动和美术创作。

  岁月如流,随着时空的变化,现在贴年画的习俗已经从大众生活中淡化,并趋于消失。年画,无论新旧,已大多进入了收藏领域。新年画运动催生了大批优秀的新年画作品。因为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风貌,尤其是用木版水印传统工艺,因为具有水印特有的洇透感,极具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