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东城区将启动百处名人旧居统计保护(图)

2012年07月20日 07:3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一名参观者在拉遮阳的竹帘。2010年8月2日,北京首个低碳四合院在东城区大兴社区居委会建成亮相。在进行了低碳改造后,照明、电视、电扇都用太阳能供电。专家评价,这是对四合院的保护和发展的有益实践。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昨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区县工作会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表示,各区县要摸清本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家底”,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东城区相关负责人称,东城今年将对区内的100多处名人旧居进行统计和保护。

  “未列入文物的也要保护好利用好”

  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坚持推进重大保护项目的实施,力争实现“全市一示范、一区县一重点”的保护格局。各区县要甄选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

  “不久前,媒体曾报道了东城区的梁林故居。后来我们统计了一下,不列入文物的名人旧居在东城超过100处,数据吓了我一跳。侯宝林、冰心、詹天佑等名人在东城都有旧居。”东城区副区长朴学东说。

  据了解,名人故居属于文物,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而北京很多名人居住的房屋并不是名人故居,只是名人旧居,还不属于文物,因此在保护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朴学东表示,东城区今年已经列入计划,对这100多处名人旧居进行统计和保护,“没有列入文物的,我们也有责任把它保护好和利用好。历来保护和利用是一对矛盾,但我们想在东城区尝试,让保护和利用能统筹兼顾。”

  “需要常态化的督导组检查组巡视组”

  陈刚表示,北京旧城里面普通的一处住房、一个小院子,很可能就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不要看成一般的砖瓦,这是名人住过的。为什么一些外国品牌的衣服很贵?因为它是名牌,咱们怎么不知道打名牌呢,所以一定要挖掘。”

  陈刚强调,各区县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前,首先要摸清家底,“首先要知道咱有什么,现在一些区县都在谈文化、创意,很多都是概念,图画得很漂亮。反过来,我们手里已经有的真东西却没有得到重视,自身潜力挖掘的不够。”

  他说,海淀在舒乙先生的指导下,就挖掘出了贝家花园、圣琼佩斯著诗处等具有历史价值和世界意义的名人遗迹,目前正在开展调研和资源梳理。

  他还表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督察督办很重要,不能总指望媒体监督,日常性的监督体系要建立起来。要成立督察组,聘请专家和区县领导交叉检查,看看落实的怎么样,不该拆的是不是拆了,“也欢迎媒体随着一起去,需要有常态化的督导组、检查组、巡视组。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查一次,动真格的,要让区县领导在批准签字之前有所顾忌。”

  ■ 现场

  副区长回忆小时候讲述老北京情结

  昨日的会议安排了东城区和西城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经验。东城区副区长朴学东并没有做一个“常规”的汇报,而是以一个北京孩子的视角讲起了名城保护。

  “我出生在西直门内大街后牛角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奶奶70多岁时还带着我们在院子里打杏。”朴学东回忆,12岁时的一天,他和初中同学一起去景山看日出,日出时的故宫和平常一点儿都不一样,金黄色的阳光照着琉璃瓦,那天早晨还有雾霭,故宫就像云海中飘起的空中仙境。在一个12岁的小孩心里,这就是北京。

  “一个北京小男孩,最喜欢的是骑着飞鸽自行车围着故宫的灰墙转悠。我是想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我是有感情的,我是带着一种老北京孩子的感情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朴学东说。

  随后,西城区副区长李岩也讲述了自己的北京情结,“我和朴区长一样,都是带着一份情感和责任来从事名城保护的……”

  “你们两个区一说,专家至少放了一半的心。以前专家老觉得区一级领导不懂名城保护,胡干蛮干,但两位区长土生土长在北京,有深厚的感情。”副市长陈刚说,他也希望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同志,都带着对北京深厚的感情来从事保护工作。

  我们的领导干部,案头桌边都应该摆放一本本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数据资料。在城市建设决策过程中,常拿来看一看、翻一翻,逐步形成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习惯和自觉。这样,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

  ■ 焦点

  【关键词:四合院】

  四合院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旧城的平房四合院必须抢救性保护,而且刻不容缓。不是大拆大建,保护的方式是加强管理。现在有的四合院已经衰落成棚户区了,大量的流动人口、租赁房屋,安全隐患巨大。”陈刚说。

  他表示,必须迅速扭转这一情况,“城里需要外来务工人员,但不能就这么安置在这些地方,安全隐患太大,人口比原来还密。原来住着老北京,一个院子十几户,现在是三四十人、上下铺。”因此市政府下决心在新城建设对接安置房,并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

  【关键词:人口疏解】

  新入市地块拟配建安置房源

  市住建委主任杨斌称,2010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发展新区划拨300公顷建设用地,用于核心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和政策房建设。目前8个项目已有5个开工,去年又新增高立庄等9个项目。

  今年将继续解决人口疏解对接安置异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尝试采取在发展新区入市地块中配建安置房源的方式。这意味着将来入市的地块中,也将有配建人口疏解安置房的地块,而此前人口疏解安置房地块大都是划拨的。

  目前,采取“平等协商、集中腾退”的杨梅竹斜街项目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经平等协商后居民向实施主体提出疏解申请,达一定比例后进行集中腾退或平移并院,得到了居民支持;钟鼓楼项目也在近日启动征收。截至目前,通过结合中轴线申遗和重点工程等多种方式,旧城已疏解人口3600余户。

  【关键词:文物修缮】

  今年启动百项文物修缮工程

  今年将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其中包括,结合中轴线申遗工作,开展中轴线沿线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景观恢复、交通疏导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中轴线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编制;开展长安街到前三门大街带状区域保护前期研究等。

  同时,今年还将启动百项文物修缮工程;推进十三陵裕陵、怀柔河防长城、清末自来水厂、地坛宰牲亭、药王庙彩画等保护修缮工程;推进寿皇殿、大高玄殿、普济寺等文物的腾退修缮;开展火德真君庙等文物腾退修缮后的开放利用;启动北京外城东南角楼、西南角楼等复建工程;完成2800余处普查登记项目的挂牌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马力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