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给圣贤塑像,要工匠不要艺术家

2012年12月25日 16:38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深圳商报 王建明/图

  ●许石林

  给古圣先贤塑像,自古以来是有法则可遵循的,不需要你创造,也不需要你创作,因为你的学识、智慧、悟性、修养尤其是德行,到不了确立这种标准的历代前辈古人的高度,您还没有一般工匠的单纯朴实之心,所以,就不要自作聪明,非要抛开前人的标准及法则,自己乱搞,把所有胡闹当作个性和创造,当作你个人的理解,你个人的理解对你来说是真实的,但也往往可能是浅薄的、离经叛道的,甚至是荒谬狂悖的。

  苏州工业园区竖立了一个老子雕像,形象猥琐卑陋不说,还张嘴吐舌,像个吊死鬼儿。笔者所见,网上没一个人说好看的,但是苏州工业园区即主办方非要说好,笔者在网上参与议论了一句,立即招来苏州工业园区官方微博殷勤的回应,反复教育笔者,认为经过他们的解释和劝说,笔者会改变对这尊雕像的认识,微博名为“@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先后这样教育笔者——

  笔者看到@南方人物周刊发微博称:这不是吊死鬼,而是老子——继裸女座椅雕塑后,苏州金鸡湖畔的老子雕塑再引热议:老子眼睛紧闭,舌头伸出,露出一个大门牙,作出“龇牙吐舌”的怪状。创作者称,创意来源于老子向孔子诠释刚柔之道的故事,岁月流逝,刚的齿脱落而柔的舌头仍在,诠释了老子思想的核心。

  笔者只是转了一下这条微博,就招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发布郑重其事的回复,内容如下: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园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关注。您所提到的《刚柔之道-老子像》是著名雕塑艺术家田世信先生所创,于2012年经著名文化人王中军先生捐赠后在金鸡湖畔展出。这件雕塑是想通过“老子”来告诉我们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什么回复?田世信又怎么了?王中军又怎么了?他们能说明什么?笔者一点也无法从这幅吊死鬼形象上看出什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于是回复@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田世信不懂老子,更不懂给古圣先贤塑像有一个标准。至于什么标准,我就不告诉你们了。

  随即笔者又单独发微博:@苏州工业园区发布辩解说,吊死鬼老子像是老子用牙齿和舌头表达刚柔云云。有这么弱智的表现吗?那谁说了一句:道在屎溺。你怎么表现?让他当众拉屎撒尿?——这是什么没文化的雕塑家呀?吃一斗,拉十升,一点都不经过消化和吸收嘛。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对此又回复笔者:孔子向老子请教何为“刚柔之道”,老子吐舌露牙、以唇齿比拟刚柔。这种比拟,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警示。关于作品的由来及美学寓意,我们现已着手制作标注牌,以便大众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也希望上述简单介绍能够让您对“老子像”有所改观。谢谢! 苏州文化博览中心。

  笔者对此又回复@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你们有一种代表思维,以为自己被感动了,就代表别人也被感动了。还要制作标牌?正说明雕塑是不靠谱的,说明不了问题的,还需要标牌解释。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再没有出来解释。后来我发现这个官方微博并不是针对笔者一个人这么解释的,而是他发现谁在评论这个吊死鬼雕像,就都拿这几句固定词儿出来抵挡两下,完事儿。就是说,编好了词儿,让人或者机器人操作而已。

  笔者最后单独发一条,算是给所有已经或企图以给古圣先贤塑像的人,说明塑像应该遵循的法则,内容为:给古圣先贤塑像,不是塑形象,而是塑法相。

  这就不多做解释了吧?

  以此观之,不仅这个吊死鬼形象不符合老子,想起先前有个人塑了一尊巨大的孔子像,大是大,但是猥琐粗糙,把孔圣人塑得跟个过去卖糖葫芦的穷老汉,不知道为什么刚刚从澡堂子出来,身上披了块大浴巾似的,这当然不是孔子。

  上面说了,给古圣先贤塑像,不需要你创造、创作,不需要你有什么特别的、个性的理解和诠释。遵循千古既有的法则,就是个很高的要求,您别不愿意,“遵循”两个字还不容易做到呢。一般普通人容易做到,艺术家不容易,越自认为大的艺术家越不容易,干扰太多。您要认为自己是大雕塑家、大艺术家什么的,凡是经您的手,就非要创造出您个人的艺术特色什么的,您就别干这个活儿了,不适合您,否则,委屈了您自己,还亵渎了圣贤。这其实是一般的工匠就可以胜任的活儿,他们心底单纯朴实,没有任何非分的奢望,也不贪求自己能创造个啥,就知道按照一个标准把活儿干好,自己手里的活儿能追得上师父,跟师父教的一样一样的就行了。工匠好像是没有大艺术家、大雕塑家什么的有文化,但是,有文化就接近真理吗?不一定——工匠们没有非分的企图,就没有什么个人想法企图掺和进去,尤其是不希望别人看见塑像就知道是自己做的,一点儿也不想创造,自然做到了遵循——工匠们默默无闻,“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他们手下的活儿,就是无为而治嘛。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