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无错不成书? 业内人:要看错误是否可以容忍

2013年03月15日 14: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2010年,山西大学的白平因给书“挑错”未能得到期待的奖励,先后将《康熙顺天府志》的点校者阎崇年和出版方中华书局告上法庭,一审驳回了他的诉状。2011年3月,中华书局宣布,因部分文字标点错误,召回已发行和销售的《康熙顺天府志》。

  2010年,三联书店宣布,由于排版厂电脑故障造成错误,召回《欧洲神话的世界》,销毁全部错版书,改版重印。

  这并非仅有的例子。图书召回,毁版重印,或许是出版社应对质量问题力度最大的措施了。书出错,总是令人不快。但也有句老话叫“无错不成书”,果真如此吗?不妨听听从业者和管理者的看法。

  每年抽查 有所侧重

  受访机构: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受访人:王冰(质检中心副主任)

  王冰先生介绍说,目前对国内图书的质量检测主要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编校质量管理办法》以及《书刊印刷标准》、《书刊装订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它们从图书的内容、编校、印刷、装帧设计、环保等不同方面界定了图书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每年都会根据上述依据,对全国的出版物进行质量抽查。如近年连续抽查了与中小学生学习成长密切相关的教材教辅图书的质量,还先后抽查过少儿、科技、健康保健、文史社科等不同类别图书的质量。

  王冰还告诉记者,新闻出版总署连续六年在全国出版业开展了“‘3·15’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对活动中抽查的各类出版物的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公开发布,明确要求出版单位对质量有问题的图书予以召回,对图书质量差、社会反映强烈的出版单位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处罚。

  古籍的整理出版,整体上超越了前代

  受访机构:中华书局 受访人:俞国林(古籍出版中心主任) 主要出版方向:古籍

  俞国林先生给出了古籍编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几种错误:一是字容易错,用了形近字或同音字,是电脑录入造成的;二是断句错误;三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转换,比如“……的士大夫”这样的句子,转换为繁体,电脑可能会自动识别“的士”,并按照台湾的语言习惯自动转换为“计程车大夫”。同样,书稿中若有“奔驰”二字,可能会被转换为“宾士”,这要看不出就闹笑话了。此外古籍整理图书的校勘记,很多时候整理者写得不是很规范。

  俞国林介绍说,中华书局的绝大多数图书,编校时间都是有保证的,不至于匆匆赶工。而且,一本书经三审三校之后,在印刷之前,要由质量控制中心再进行一次内部质检,不合格的书稿会退回编辑部,重新进行一遍编校工作。

  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会抽查中华书局图书的质量,特别是古籍整理的国家年度资助项目,肯定是要查的。俞国林记得有一部古籍整理稿,差错率是万分之1.1/10000,没达到1/10000的标准,判定为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断句错误。“古籍的断句很难,整理者点破了,编辑没看出来,被审查出来的这类问题,责任编辑是要承担责任的,这对编辑来说,其实有点不公平,因为古籍文献里涉及的内容太广泛了。”

  中华的书,凡是发现的错误,会在重印、再版时改正,偶尔也会召回图书。俞国林说,多年前有本书,因是在印刷厂排版的,编辑的付型纸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出片环节上出了问题(挂补字字库没有挂上),导致印出来的书所有的造字缺失,成了空白,“编辑部发现的时候,该书已经发行了一部分,要求发行部门将发出去的图书全部撤回来,重新做,重新印后再发行。”

  关于出版和编校质量,有时会听到一些读者“今不如昔”的议论。但俞国林认为,古籍的整理出版,从整体上看是超越前代的。“八九十年代比五六十年代好,现在又比八九十年代好。因为古籍整理的体例和规范是一个不断摸索、逐渐完善的过程,即使是古籍整理的经典之作,也会不断发现其中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一次次地修订,逐渐完善,才能成为‘新善本’。如果古籍整理不能超越前代,不能为学术发展服务,那就用以前的版本好了,我们还需要从事这个工作么?”

  那么,一本完全没有错的书,可能吗?俞国林说:“没有错误的图书,应该是出版社或是编辑追求的最高境界。”

  不得抄袭写入合同

  受访机构:博集天卷公司 受访人:无杀(编辑) 主要出版方向:网络文学、流行读物

  无杀是因《步步惊心》而走红的畅销作家桐华的责任编辑。她表示,首先出版方在签约网络作家时,会选择作品质量较好的作家,因为“读者的阅读要求是很高的”。对于网络作者常见的“抄袭”问题,博集天卷的原则是“必须是原创的才签”,合同上会明确约定,不允许抄袭,如果出现抄袭情况,将追究作者的责任。

  无杀认为,网络小说的出版整体上在往好的方向发展。2004年到2005年大批网络小说出版时,确有良莠不齐的状况。如今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业已萎缩很多,对书的要求更高、质量要求更严。其实,网络小说语言粗糙、用词错误、文句不规范等具体的毛病并非年轻读者的槽点所在,他们批评这类小说多半着眼于书的内容质量:诸如三观不正、抄袭,或者是“黑历史”。就算是桐华这种网络作家走向实体出版的成功代表,也有网友质疑其作品不符合历史人物原型的争议之声。无杀就此回应道:“文学创作是可以演义历史的,这方面对言情小说不能太苛求。”

  要看错误是否可以容忍

  受访机构:三联书店 受访人:舒炜(学术分社主任) 主要出版方向:社科、人文

  舒炜先生认为,很难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书的错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能容忍的,如果是比较严肃的出版社,应该说错到这种程度的书并不常见。还有一种,是撰写、翻译、编校、印刷过程中难免会有的,希望读者能够宽容,指出错误,由出版社来改正。”

  有一年新闻出版总署来三联抽查,抽到了一本舒炜责编的书——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发现不少错误。“人名翻译错了,那时候范用先生一看就说错了。民国时一些不那么著名的人,我作为编辑知识不够丰富,确实是不知道。这个必须承认。这个责任实际不在于译者,而是在于编辑。”舒炜说,音译造成的人名错误,是译著的常见病,典型的还有孟子译成门修斯的错误,没看出来。“另外我经常编法语、德语的著作,但我并不懂这两种语言,有些东西看不出,没办法。这方面可能译文等专业出版社要好一些。”而著作类书籍中,像纪年、年号之类也比较容易错。“按说碰到人名、年代等等,编辑应该全部核查。过去一年编两三本书还可能,现在平均每人每年六七本,有经验的编辑工作量更大,逐一核查,理论上应该,实际上做不到。”

  除了坚持三审三校,每年接受新闻出版总署的抽查之外,三联社内也会由校对室、总编室进行抽查。舒炜认为,十年来图书出版的规模扩大了很多,粗制滥造的也多,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可能会让读者有图书质量下滑的感觉。“其实,即使非常著名的学者,也难免疏而有漏,编辑也不见得能做到尽善尽美。还是应该分辨错误在全书中占多大比重,是否影响基本理解,是否属于可容忍的范畴,如果是枝节错误,重印、再版时改正就是,也请读者朋友多多指正。”

  感觉翻译硬伤增多

  和网络传播发达有关

  受访机构:上海译文出版社

  受访人:赵武平(副社长)

  主要出版方向:外国文学等翻译著作

  近些年,有关翻译书硬伤多、“雷人”的吐槽和讨论越来越多,这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当今的翻译书乱象丛生,莫非出版水准不断下滑?赵武平温和地否认了这种说法:“质疑翻译硬伤的现象,其实从未停止过。大家现在感觉译作毛病多,是因为豆瓣、天涯、微博等网络平台比十年前发达得多,传播的速度快,效应大。不像过去,只是某个论坛、某家报纸甚至是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只有一部分读者或是圈里人看见。”

  赵武平不否认某些出版商急功近利造成的翻译书质量问题,但他认为,从前翻译书的影响力没有现在大,能质疑翻译质量的人也不多。以《百年孤独》为例,从前学西班牙语的人不多,而读者更关注它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意境。翻译水准并不存在如今就比从前低的定论,不能仅凭印象泛泛指责。如果要比较,应该客观抽查,拿出准确的数据来。

  那么,译文社如何保证书的品质呢?赵武平介绍,首先要求编辑是外语专业毕业或者外语水平比较高,这样编辑选择译者时要求也会比较高。书稿出来后,编辑要有能力对照原文,改正译者的错误或提出问题,遇到专业问题或专业名词,要委托专业人士来审订,避免外行的错误。“起码要用3个月来减少问题。”

  遇到从未合作过的译者,译文社惯常的做法是,请对方试译5000字,编辑部的人一起审,如果20页的译文中每页都有错,或者专有名词译者都不查辞典的话,这样的人便不能合作。

  赵武平认为,译作要精确还原原作很难,但作为从业者,下工夫仔细查,就能减少问题的发生。“就像做烧饼的,撒芝麻上去,要他一点不错很难讲,但他总不愿意自己撒把沙子进去吧。”

  采写/本报记者 刘净植 尚晓岚

  张知依

  小贴士:依照《图书管理质量规定》: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超过1/10000则属不合格。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