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南益阳出土5000枚简牍 时间跨度从先秦到三国

2013年07月23日 14: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21日,工作人员在清理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简牍。新华社记者 明星摄

等待脱水处理的部分简牍。本报记者 龙军摄

部分修复的陶器。 本报记者 龙军摄

  “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关于陈胜起义之后建立的张楚政权,《史记》仅一笔带过。张楚政权究竟存在了多久?其内部治理结构如何?这一直是待解的史学命题。

  7月21日,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长沙铜官窑举行。兔子山遗址发掘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在会上透露,刚刚在兔子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其中一件觚上发现有“张楚之岁”的字样,而这也为专家们打开了探视张楚政权的一个新的窗口。

  不仅如此,兔子山遗址目前已出土简牍5000余枚,简牍年代从战国、秦、汉,一直到孙吴时期,成为湖南乃至全国2013年度的重大考古发现。

  “张楚之岁”的解读

  秦汉之际,“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字眼,司马迁作《史记》时立的月表叫“秦楚之际月表”,而不叫“秦汉之际月表”,楚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看来,陈胜起义之后所建立的张楚政权,也有“张大楚国”之要义。不过,古今文献中关于张楚政权的记载非常少,《史记》《汉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所以,对于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写有“张楚之岁”的觚,胡平生认为“十分重要”,为人们研究张楚政权提供了新的线索。

  “张楚之岁”的“张楚”究竟何指?对此,张春龙的判断是,这里的张楚并非年号,仅是一个年份。“汉代的时候,有一个纪年习惯,就是用上一年度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来指代当下的年份。”所以,张春龙认为,“张楚之岁”指的是陈胜起义之后的那一年,而这同时说明陈胜起义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颇为认同张春龙的说法。他还进一步补充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上发现有“张楚”两字,而在里耶秦简当中,也有一枚写有楚国文字,“三者之间应该存在关联,而且在时间所指上可能是一致的”。

  记载官员因贪污被判监禁3个月

  截至目前,兔子山遗址共发现简牍约5000枚,分为木牍和竹简,保存良好。长度一般为23.5厘米,宽为1.3厘米至2.8厘米。特殊的大型木牍已见3枚,长49厘米,宽6.5厘米。文字以毛笔墨书。简牍年代从战国、秦、汉,一直延续到孙吴时期,“数量之巨大,时间跨度之长,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

  据张春龙考证,这些简牍记载的多是当时的司法文书、吏员管理等。其中,司法文书方面,多为刑事案件审结记录,详细记录有文书产生的年、月、日,承办官吏的职位、姓名,涉案人员,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判决结果,记录者姓名等。地点涉及范围广泛,具体记录方式为郡、县、亭或郡、县、里,有长沙、益阳、茶陵、临湘、索、南阳、宛邑、南郡、江陵等。官吏职位设置则包括守、相、令、长、佐、尉、中尉、亭长等。

  在一枚大型木牍上,记载了一位名叫勋的官员因贪污而被惩罚的经过。当时,益阳县每年都要向长沙郡上缴钱粮,勋却在赴长沙上缴钱粮的途中将钱粮贪污,被发现之后,他不仅被追回贪污所得,还被判监禁3个月。

  除此之外,这批简牍也记载了当时益阳县的吏员管理,包括吏员人数统计,乡、里官佐的任免。

  可编缀益阳乃至湖南的古代史

  兔子山遗址简牍的发现始于今年5月下旬。5月23日,益阳市文物处向湖南省文物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在发掘古井时发现简牍,请求省考古所给予技术支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随即前往益阳,并与当地文物部门商定,组建以张春龙为领队的考古发掘队。

  到目前为止,兔子山遗址共发现古井14口,其中已发掘9口。从发掘情况来看,古井口径一般为1.2~1.5米,均凿穿8米以上的红砂壤,再深入青灰色沙泥层(透水层)1~2米,古井的深度一般在9~10米。其中,大部分古井中均出土了简牍,根据简牍信息并结合前期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兔子山遗址所在的铁铺岭古城应是楚、秦、两汉、六朝乃至唐宋时期益阳县衙署所在地。

  张春龙认为,兔子山遗址简牍发现之普遍、时代延续之长、数量之巨大,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各时期的简牍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既可编缀益阳乃至湖南的远古历史,也可以推而广之,据此研究各朝的政治、经济、司法制度,了解县乡政府的运作和普通吏员、百姓的生活情况。目前,兔子山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工作也刚刚起步。(记者 龙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