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庸传》作者:他晚年亲手卸载自己的影响力

2013年07月29日 15:36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10年前的夏天,历史学者傅国涌推出了48万字的《金庸传》,当时有评论称傅版《金庸传》一改“以往的《金庸传》作者们无一例外的仰视之姿”,让“金庸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但却惹“传主”金庸的“不高兴”,对于书中将其描绘成“斤斤计较”、“抠门”、“依附权势”、“口才迟钝”等,金庸认为那是“谎话连篇”;2013年夏天,傅国涌再出修订版《金庸传》,在原版上增加了10万字以上的新材料。用他的话说是,“为的不是还原一个更真实的金庸,去得到金庸的认可,而是在思考,金庸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对大时代的回应,和大时代带给他的独特机遇。”而目前,还未见金庸对于修订版《金庸传》的回应,但关于金庸的话题却不停歇,比如金庸北大博士学位能否顺利拿到?本报记者近日邮件专访了修订版《金庸传》作者傅国涌。

  博国涌,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当代中国知名知识分子。学术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史,善于以客观全面的视角解读历史。出版过《金庸传》《叶公超传》《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等著作,2003年第一版《金庸传》因金庸本人不认可而饱受争议。

  谈金庸研究

  在他心中,写武侠不是最重要的,办报纸才是

  记者:《金庸传》全书着墨重点集中在金庸的报人身份上,而非武侠小说大师。可否这样理解,相比他武侠小说作者的身份,你更欣赏的是报人查良镛?

  傅国涌:我写的是传记,重视传主生平和他经历的这个时代,而不是作文学评论,何况武侠小说对他来说,只是娱乐读者的一个手段,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日连载的武侠小说始终只是他办报的副产品,无论是作为副刊编辑的查良镛,还是《明报》创始人的查良镛,都比写武侠的金庸更重要。在他生命的晚年,香港环境改变,《明报》易手,报人查良镛年华老去,大众看到的才往往是他的武侠作品。但在1993年前,也就是他人生的黄金时代,报人角色始终是决定性。我怎么写,其实不取决于我怎么看,而是取决于他真实的人生是怎么样展开的。毕竟是传记,不能虚构,也不能按照时过境迁之后的看法,而是要重视于事实本身,客观地呈现他曾经的人生。在传记写作中,主观的看法永远要从属于客观的事实。

  记者:书中有一段论述,意在说明,金庸本人也更喜欢当一个针砭时弊的报人。在你看来,报人和写武侠小说在金庸心里分别占据了怎样的地位?

  傅国涌: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从1955年到1972年,第一次大规模修订完成于1980年,一共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正是他人生最宝贵的青壮年期,似乎看起来他在武侠小说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其实,在1959年之前,他的主业是副刊编辑、是电影编剧,武侠连载不过是副业,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心血,可谓妙手偶得,或者无心插柳。自1959年起他创立《明报》,白手起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了报纸的生存发展倾注了全部时间、心血,写武侠连载,招徕读者也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从“神雕”到“天龙”都是如此,等到“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连载时,报纸发行量已经稳定,他无需为生存考虑,也因此,1972年连载完了“鹿鼎记”,他就封笔了,其中固然有其他原因,没有这方面的动力也是重要因素。在他心目中,至少在1989年之前,武侠小说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分量,报纸始终在他心目中居于首位。他曾一再说《明报》是他毕生的事业和梦想。

  记者:你在本书的后记中说,对于武侠小说家金庸,你的兴趣并不大,但时评终究是一时之评,金庸传世的以及被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武侠小说,从这个角度看,解读金庸是否更应从他的武侠小说入手?

  傅国涌:我看重作为报人和政论家的查良镛,是因为他真实的人生原来就是如此,不是我刻意要厚此薄彼,而是他自己厚此薄彼。对于他报纸的看重也不是看重他的时评那么简单化,他的报纸彰显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处于两岸三地之间,以他的笔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他靠他的笔融入那个时代的跌宕风雨之中,成就了他人生的华彩。没有《明报》,仅仅凭武侠小说,他不会被海峡两岸看重,不会成为那个时代香港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所以,解读金庸人生,不能只从武侠小说入手,尽管那也是一种参考,毕竟其中有他真实人生的投影,有他生命经验的融汇。

  话金庸形象

  他有三张面孔:文人的、商人的、大中国主义的

  记者:《金庸传》颇为详尽地介绍了金庸的一生,复杂且具有传奇性,概括地讲,在你心里金庸是怎样一个人?

  傅国涌:金庸有多重的面相,他至少有三张面孔。一张是文人的。无论写通俗的武侠,还是纸上论政,他都是拿笔杆子的文人;第二张是商人的。他深受香港商业社会的影响,深谙香港市民的心理,洞察市场的需要。他办报,每一分都计算得很清楚,他心中有一个算盘,远胜于他不会经营的父亲,即使在其他方面他也常常在不经意中露出商人的精明;第三张脸是大中国主义的。他渴望大一统的、民族融合的中国,他在香港遥望北方,心系大陆,他热切关注台湾岛上一举一动,他在武侠小说中如此流露,在报纸论政时同样如此,他后期许多重大的选择都与此有关。

  记者:本书2013年再版,据出版社说,是在2003年初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万字,并做了一些删减。你在后记中说,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为了尽量展现金庸的一生,而是更多地反映他和那个时代的交互,以此探讨一个时代的命题。可否这样理解?

  傅国涌:是,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我之所以愿意写金庸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也只是想透过这个人物的命运看到20世纪大起大落的时代变迁,从而窥见一个民族命运的纠结曲折,在一个读书人身上折射出1923年以来中国的沧桑命运,文明与野蛮的消长,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动荡与安定的转换,繁荣与贫困的反差。所以,我可以不吝笔墨去写他早年接受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民国教育赋予他的知识根底、精神滋养,也许都是值得今天惊叹的。他于抗战胜利之后初入报业,从《东南日报》的电讯翻译兼编副刊幽默专栏,接受了最初的媒体训练,打开了国际新闻视野,进入《时与潮》半月刊,特别是考入文人论政典范的《大公报》,有幸近距离接触胡政之、王芸生、许君远等一代报人,在他们身上闻见民国报业自由的最后气息。

  作为报人,他完成了自己的华美演出。他是复杂的,如同他亲历的那个时代一样。1993年他卖掉《明报》之后,他与时代的关系才渐渐淡去,他的人生也在慢慢的落幕当中。

  说金庸影响力

  他在晚年亲手把自己的影响力卸载了

  记者:你写作《金庸传》最遭人诟病之处,莫过于没有实际采访过金庸,虽然这些都可以从资料补足,但是否始终缺乏一个更为直面的资料?

  傅国涌:我曾说,没有采访过金庸既是失,也是得。其实,采访是记者的事,我只是史家,用史家笔法来写人物传记,中国史学一直有深厚的纪传体传统,我完全可以通过掌握史料来完成,读者该问的不是我有没有采访传主,而是我使用的材料是否可靠,我的态度是否客观、平衡、严谨,我有没有写出传主真实的人生和他的时代。传记的第一标准是可靠,只要靠得住,没有与传主面对反而是得,而不是失。尤其是像金庸这样一个性格复杂、名声巨大的人。一个小小的例子,所有的出版物包括金庸自己都说他是1924年生的,我却可以找出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其实是1923年生的。在许多问题上,老实说采访如此聪明、如此有地位的传主,很容易会为他误导、为他所欺。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表示没有采访就一定好于采访过,凡事没有定例,每个个案都要按具体情况处理。

  记者:金庸针对本书2003初版曾发表言论,“不推荐读,连篇谎话……”这让初版饱受争议,2013年修订版,虽然你说过,不需要得到金庸的认同,但能否避免一些争议?

  傅国涌: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争议,这不是一个作者要考虑的。重要的是任何批评、质疑都需要证据,只要有人拿充分的证据证明我哪一点不对,我会十分感激,并乐于修改。如果是观点不同,那就只能各自表述了。我恪守一个原则,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一切都要从事实出发。

  记者:金庸已经隐退很多年,但他的武侠小说始终不断地被翻拍,金庸本人也因北大读博以及其他事件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些都是他影响力的象征。你如何看待金庸的影响力?

  傅国涌:金庸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往往是娱乐版,他的新闻往往是有争议,爱之恨之不屑之都有。要说影响力,鉴于他晚年的许多表现,其实他已经没有什么真实的影响力了。要有,也只是在他的铁杆粉丝中仍保留着挥之不去的那种影响。必须说,他的时代已经无可挽回地过去了,每个人都免不了这一天,他也不例外,这是不可抗拒的。当然他的小说将继续拥有读者,那里埋藏着很多读者少年的梦。

  也可以说,他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一步步亲手把自己的影响力卸载了。我尊重金庸的人格,虽然我不认同他晚年的许多判断和选择,但就我掌握的材料而言,他在生平亲历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作出的选择还是站得住的,他是复杂的人,性格,经历,心态皆是。总而言之,他太聪明了。而我始终认为对太聪明的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文/记者李卿 图/资料图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