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科学遭遇阅读尴尬 中国科普作品良莠不齐

2013年08月15日 14:3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由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组委会主办,市新闻出版局、静安区政府、解放日报承办的“科学时空与阅读世界”主题论坛在锦沧文华大酒店召开。面对陈佳洱、欧阳自远、周忠和、李淼等重量级科学家演讲人,台下不成比例的冷清气氛,让论坛主持人骆新连连感叹:“科学”二字,在阅读面前遭遇了尴尬。

  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认为:“科普工作,在科学家群体中,并不被认为是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科学家做科普,不仅没有课题经费,在提级、薪水上也没有任何帮助。一些科学家比较主动、责任感强,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没能得到公众的普遍确认和支持。”

  如果科学家不搞科普,那谁搞科普?昨天,科普杂志《新发现》主编严锋认为,写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很难。“尤其是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必须转化为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我们只能特约一些愿意写的作者,再通过我们编辑的加工处理发表。”不过,科普作家李淼倒是对果壳网、《新发现》这样的民间科普团体很看好:“书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人气一年比一年旺。这也说明,我们正在从功利时代走出来。我认为商业与民间组织的科普传播在未来更加重要。”

  与会专家公认,中国正处于科普黄金时代的开始。可正是在这个开始的时刻,科普作品良莠不齐,一些伪科学谣言肆意传播、真假难辨。针对这些社会现象,骆新向各位科学工作者发问,科普作品应该取高还是取低?这时,台下一位老先生举手发言:“我认为这个提法不恰当,不是说要高还是要低,高低都是需要的。”

  原来,这位是著名科普作家、编辑卞毓麟。“科学传播与普及是要分对象的。一百多年前,弗拉马利翁有一条座右铭,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也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乏味的叙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欣赏科学,就像朱自清说的,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不分雅俗、唯有共赏,科普事业应该朝这个方面努力。”一席话赢得了全场喝彩。(记者 李峥)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