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为清代秀才所作

2013年08月29日 13:09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本月,中山大学2013级新生入学时,也交上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份作业:《弟子规》读后感。这项中大今年首次实施的项目,原本是与录取通知书同时发放布置给新生的。有媒体对已经报到入校的中大珠海校区新生做了抽样调查,32%的新生支持中大的做法;17%的新生明确反对;而51%的新生持中立态度;而家长绝大多数都表示了支持和赞誉。有新生家长表示“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太好,身上都有些不同程度的娇气和躁气,存在自我、自私等问题。《弟子规》充满正能量,从根上特别浅显地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做人要遵守基本的规矩。”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是清朝中后期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当时各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中山大学的这种做法,有人还是有异议。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日前在网上公开发表评论文章《中山大学的新“笑剧”》对此事提出尖锐的批评。袁伟时认为《弟子规》本身既不是经典,也不合儒学传播的主流,只是一本“17世纪的识字启蒙教材”。而《弟子规》中本身记载的礼仪规范也被袁伟时所批评。替亲人尝药、长辈过世须斋戒、不揭人缺点……这些《弟子规》所提倡的中庸克己的行为,在袁伟时看来既不符合大学生应该有的精神状态,也不为儒家先贤所提倡。

  笔者以为,《弟子规》作为古代的典籍读物,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果对古籍的阅读和学习都局限于文字表面,那么大部分的文化教育都会面对失败的危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学习研究方法不可丢”。中山大学此举本身的意义,更大于《弟子规》的教育价值,在传统文化传播上的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力。退一步说,大学生若读读《弟子规》,天是不会塌下来的。

  其实,《弟子规》本身的好坏是个伪命题。大学教育原本就是教授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弟子规》应该,读相关的批评文章也应该,通过这项阅读活动,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阅读研究习惯,让大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是最重要的。(谢阗地)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