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图博会读者寥寥 业内:书展冷清属正常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03日 09:0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北京图书博览会(BIBF)已落下帷幕,一个细节体现出此次的不同:去年,组委会散发的会议手册是厚厚一册,今年却薄了一半还多……

  不再收门票,不再中途清场,现场服务更专业……虽有种种值得圈点之处,却难弥补此次书会读者寥寥的尴尬,特别是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相比,反差过大。

  不否认,BIBF定位不同,它是一次行业内部的盛会,面向国际版权交易,判断其成功与否,要依靠更多指标,不能只看读者参与度如何。然而,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随着地坛书市的渐行渐远,实在太需要一个面向公众的阅读节日,为什么BIBF不能承担起这个职责呢?一次书展可以既是专业的,又是大众的,两者并不矛盾,搭了那么多漂亮的展台,展台下却是工作人员在伏案睡觉,这岂不是太大的浪费?

  或者,再没有什么比书与人的相遇,更能体现出不同的城市精神:究竟是表面文章,还是精打细算?是应付差事,还是兢兢业业?是以文化为装饰,还是做真正的建设者?通过书展这个窗口,一切显露无遗。

  书展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其文明程度的温度计。如何让这张名片更精彩,在办书展方面,北京应向其他城市学习什么?为此,《北京晨报》记者专访了资深出版人、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

  书展冷清原因多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正呈现出增速疲软的态势,出版业作为传统行业,对经济环境的反应比较敏感,毕竟它服务于人的精神需求,没有吃饭那么直接,经济放缓时,读者往往优先压缩买书的开支。

  北京晨报:此次北京图书博览会相对冷清,您的看法如何?

  刘明清: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书展冷清也属正常。

  首先是现在大型展会太多,一年从头排到尾,出版商对它的关注渐渐弱化,参会一次费用很高,却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第二,出版业正面临转型,许多企业遭遇困难,不仅是中国书展,美国书展也较过去冷清。

  今年以来,各出版社经营下滑严重,据我了解,实体书店受到很大冲击,即使是一些著名的销售企业,下滑幅度也很惊人。虽然网络书店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与前几年相比,增长幅度降低了很多,此外,网络书店打折太厉害,销售额增加了,利润反而降低了,许多品种的经营业绩反而不如往年。

  这几年,电子书发展确实比较快,但盈利能力不足,美国的电子书是能赚钱的,我们的定价太低,不容易赚到钱。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正呈现出增速疲软的态势,出版业作为传统行业,对经济环境的反应比较敏感,毕竟它服务于人的精神需求,没有吃饭那么直接,经济放缓时,读者往往优先压缩买书的开支。

  当然,人气不旺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北京图书博览会放在顺义区办,地点太远,交通不方便,坐地铁的话,南城读者要用2个多小时,去一趟只好呆一天,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国际化不等于要冷清化

  在网络时代,谈国际版权交流已非常方便,未必需要图博会这个平台,各出版方不用面对面,也能实现国际版权合作。

  北京晨报:北京图书博览会定位在国际版权交流,而非面向普通读者,这是不是也是造成其冷清的一个原因?

  刘明清:定位不同确实是一个原因,但面向读者与国际版权交流并不绝对矛盾。

  比如法兰克福书展、台北书展、香港书展,都有国际版权交易的内容,上海书展也在向国际化方向靠拢,这些书展与读者的沟通都很畅通,并没有搞得冷冷清清。

  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方式。不能一提国际版权交流,就只看签订了多少版权贸易合同,这就给造假留下空间,许多版权交易明明此前就已签订,却说成是在图博会上签订的,这样数据固然漂亮了,结果却未必好。

  在网络时代,谈国际版权交流已非常方便,未必需要图博会这个平台,各出版方不用面对面,也能实现国际版权合作。可有的时候,我们是政府在主导经济,喜欢搞大活动,突出业绩。

  今年以来,对于全国性书展,政府已不再充任主办方,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比如此次北京图书博览会已经完全是企业来主办,相信未来不久,它会变得更加商业化和职业化。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此次书展上,许多大型出版集团装修搞得这么豪华,可一场活动下来,现场稀稀拉拉,没有几个读者,确实比较难堪。

  旧书多是个好现象

  对于国内出版机构来说,应该去做那些有生命力、有价值的严肃出版,它经得住市场考验,而临时拼凑的、赶潮流的东西,正逐渐失去其市场。

  北京晨报:此次书展中,许多都是“旧书”,是几年前的版本,这是为什么?

  刘明清:这次书展中有不少好书,许多是所谓的“旧书”,这也很正常。图书业整体状况越不景气,出版商在投资时就会越谨慎,不再采用以往“品种制胜”的市场策略,而是注重发掘“旧书”中的生命力。很多“旧书”属于长销书,市场风险比较小。

  对于国内出版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启示,应该去做那些有生命力、有价值的严肃出版,它经得住市场考验,而临时拼凑的、赶潮流的东西,正逐渐失去其市场。

  这次书展“旧书”多,是一个好现象,而不好的现象是作秀的书太多,有的跟风书根本不可能卖出国际版权的,竟也展示出来,我想这是为了让领导们看到吧,像这样无视市场规律的现象,在其他大型书展中不容易看到。

  版权交易可以更多元

  一本书,如果版权输出到英语国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输出到法语、德语等国家,就会相对被忽视,而输出到亚洲地区,能得到的支持就很少了,有时甚至无法当成业绩上报。

  北京晨报:此次图书博览会的主宾国是沙特阿拉伯,中沙之间过去版权交易不多,这是否也会影响读者的参与度呢?

  刘明清:我觉得不会。不否认,我们更关注欧美出版,对沙特等了解不多,这与行业管理有关,一本书,如果版权输出到英语国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输出到法语、德语等国家,就会相对被忽视,而输出到亚洲地区,能得到的支持就很少了,有时甚至无法当成业绩上报。

  这次图博会上,沙特作为主宾国,展出规模非常大,不仅是宣传他们的书,还有很多民族特色的活动,比如给女士的手做彩绘,就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他们带来的书确实很多,也有不少好书,可见人家对我们很重视。

  过去的百余年,中国人说看世界,指的多是看欧风美雨,说心态开放,也多指对欧美文化开放,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未来也许可以更多元化一点。

  世界对中国越来越重视

  从这次书展看,中国话题的外文书非常多,过去我们主要是引进版权,输出很少,这两三年来输出版权大大增加。

  北京晨报:从书博会上看,不仅是主宾国沙特非常重视,其他国家的出版商也非常关注中国,不知您怎么看?

  刘明清:确实如此。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此次书博会上,我们推出了法国启蒙作家布瓦耶·德·阿尔让的《中国人信札》,为此办了一场讲座,法国大使馆的官员用中文谈了读这本书的感受,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次活动还请到一位在中山大学任教的法国学者,居然是讲儒学的,中文也很流畅。

  从这次书展看,中国话题的外文书非常多,过去我们主要是引进版权,输出很少,这两三年来输出版权大大增加,比如对外翻译公司出的系列俄文图书《中国读本》,很多译者是俄罗斯学者,这在过去很难想象。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