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艺术家马惠民之子马力:要做学者型京剧演员(图)

2013年09月03日 09: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刘 淼

  1993年,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惠民凭借在新编现代评剧《大山里》的精彩演出,在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摘得梅花。

  20年后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马惠民之子、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青年教师马力,因同一出剧目——由评剧移植而来的京剧《大山里》,成为家中第二朵“梅花”。

  马力说,在他的从艺道路上,不乏这样的巧合,也不缺改变命运的机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天赋的巧合

  出生在艺术家庭之中,走父辈的艺术之路,是不少艺术工作者或主动或被动的人生选择。儿时的马力,也有着天赋的巧合。

  两岁时,马力随家人去演出。父母在台上表演时,马力却在台下哭,剧团的叔叔阿姨想尽了办法怎么哄也不行。后来,一位伯伯把一个老生的髯口挂到了小马力的嘴上,小马力抽抽鼻子笑了,不仅不哭不闹,还随手抓起了《二进宫》中杨波拿的牙笏。

  9岁时,马力终于戴着髯口登上了舞台,开始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梨园“海归”

  马力的从艺道路,平坦却不平淡。

  1994年,马力考上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第一出戏是由京剧名家尹培玺传授的《逍遥津》。在之后的5年时间,马力先后受教于杨汝震、王志廉、蔡宝杰、白元鸣、李文才等京剧名家,学习骨子老戏。

  2003年,马力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学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国家京剧院。正当大家对这颗京剧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寄予厚望时,有着“80后”独特个性的马力却抛下铁饭碗,到美国深造去了。

  在美国学习的几年间,除了语言和独立能力的练就,马力所学的戏剧专业培养了他表演和导演的双方面能力。此外,在美国期间,马力受邀参加了不少华人社团的京剧演出活动。2005年,马力表演的《上天台》,得到了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的赞许;2006年,参加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春节联欢晚会”,并于同年获得了澳门世界华人艺术节戏曲展演的金奖。

  2006年,听说中国戏曲学院新开设了专业艺术硕士班,马力从大洋彼岸飞了回来。“出了国更知道自家的东西有多好,我是中国的京剧演员,当然要在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马力说。

  拿到艺术硕士学位后,马力又进了第五届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马力说,他希望自己能懂得多一些,更厚重一些,能成为学者型的京剧演员。

  从师马长礼

  在众多恩师之中,对马力的表演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马长礼。

  在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班学习期间,马力结识了老艺术家马长礼,并开始向马长礼学习老生剧目。

  马力说,马长礼的唱法有着余派的规范、杨派的宽厚,声音的处理有着谭派的潇洒,而表现中又有着马派的风范。“有人说,这样的表演太杂了,不专,但我觉得,马老师的表演是符合我的戏路的。”

  说到老生,就不能不提《李陵碑》,甚至有人称这部戏为“检验老生演员的指标”。经过马长礼的悉心指导,马力所演绎的《李陵碑》中的杨继业,不仅有着凝重醇厚的唱腔,更细腻地表现了杨继业的迷惘。而马力也凭借此戏,在2008年第六届中央电视台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得了老生组金奖。

  “马长礼老师教会了我,表演要从人物考量。”马力说。

  “京剧实验室”

  回国后,马力看到了国内京剧市场的不景气,这使他想起了美国百老汇的两种演出模式——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被称为内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被叫做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热门、商业化的剧目,而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

  马力觉得,京剧也可以有自己的实验阵地,可以像外百老汇那样运作。2009年12月,马力找来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青年演员,首次尝试京剧小剧场运作,成立了名为“国粹青春戏园”的剧社,为京剧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办“国粹青春戏园”后,马力担任总策划、导演的角色,开始了首场京剧小剧场演出——“首都优秀青年戏曲演员系列展演”暨“国粹青春戏园”演唱会。

  移植《大山里》

  2010年,组织、策划、制作北京市“百人工程”戏曲展演20余场后的马力更加跃跃欲试,和家人成立了北京京评戏曲剧团,由马力的父亲马惠民担当团长。剧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为基础,在继承传统戏曲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创新”的指导思想。

  “剧团的第一个剧目至关重要,但民营剧团有着资金、人员等太多困难,所以我们选择剧目时会有更多的考量。”最终,马力选择移植父亲的成名剧——评剧《大山里》。

  《大山里》讲述了主人公二忱在经历情感波折后舍身为国的故事。该剧从表演、唱腔、念白、音乐、布景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京剧。“《大山里》既有京剧的唱腔,又有话剧式的表演,更有突破性的民乐来伴奏。”马力说。

  马力在《大山里》的演唱风格,宗余派、杨派的演唱特点,以中规中矩、落落大方行腔、润腔;在演唱效果上,追求“说唱”的表现手法,以情带声。

  2011年4月,《大山里》首演,不仅吸引了不少老戏迷,也让很多年轻人走进了剧院。这些年轻观众中有公司白领,也有大学生,有的看完演出还会在马力的博客上留言。

  之后,《大山里》在北京、河北、湖北等地演出50余场,并先后参加了北京市舞台艺术新剧目展演、全国优秀现代剧目展演、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等。今年,马力凭借该剧夺得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的成功,是站在了父亲的肩膀上。”马力说。

  京剧系教师

  如今,马力有了新的身份——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教师。“相比中国戏曲学院的传统范儿,中央戏剧学院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手段都更加自由,我享受其中。”

  虽然回到学校任教,但马力并不想放弃舞台。“得了梅花奖,一切还要从零开始。今后的创作还是要从两方面开展——整理经典老戏,创排新编戏。”马力说,虽然身边不少朋友都改了行,但他不会离开京剧,因为京剧不仅是他的宿命,更是他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真谛。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